陈树藩(1885—1949),字柏森,陕西安康人。民国皖系军阀,曾任陕西督军。

陈树藩,1910年毕业后,陈树藩回陕担任陕西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炮兵营排长,并很快被提升为军械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陈树藩在西安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入同盟会,起义成功后在秦陇复汉军都督府工作。西安起义后,陈树藩因领导权问题与同盟会和洪门帮会成员产生分歧,但最终在张凤翙的支持下崭露头角。1914年,袁世凯陆建章入陕,陈树藩通过策略保存了自己的军队。1916年,陆建章失势后,陈树藩宣布陕西省独立,并最终被任命为陕西督军兼省长。1920年直皖战争后,皖系失败,陈树藩被直系军阀阎相文冯玉祥驱逐,失去陕西督军职位。失势后,陈树藩在津、沪、杭等地过着寓公生活。抗日战争期间,拒绝成为汉奸,避走四川省。抗战胜利后返回杭州市,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11月2日,陈树藩在杭州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树藩于1885年出生安康县五彪店的一个耕读家庭。父亲陈声德希望他能考取科举,但科举制度在陈树藩18岁时被废除。1905年,陈树藩进入陕西陆军小学学习。1906年,他被保送至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深造。1910年毕业后,陈树藩被分配到陕西陆军第三十九混成协炮兵营担任排长,并很快调任军械官。

政治活动

西安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陈树藩作为军械官,在起义前夕被同盟会陕西支部长井勿幕说服加入革命阵营。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时,他领导起义新建陆军迅速攻占弹药库,确保了充足的弹药供应。在随后的战斗中,起义军成功击败清军,导致西安城的光复。西安光复后,陈树藩在秦陇复汉军都督府工作。10 月 31 日,陈树藩被军政府任为东路节度使,支援山西省革命,光复了运城市等地。

占领运城

陈树藩在占领运城时计划扩张势力,却接到张凤翙的命令要求支援张钫对抗清军。他派陈树发增援但自己留守运城,陈树藩未及时行动导致张钫战败并失去关键地区。陈树藩因此向张钫请罪,并依靠严飞龙击退甘军,稳定了陕西省局势。民国成立后,袁世凯重编陕军,陈树藩成为独立混成第四旅旅长。

军事生涯

民国后

民国成立后,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和变迁,包括与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关系。1914年,袁世凯命陆建章入陕,陈树藩通过讨好陆建章,使自己的部队得以保留。1916年,陆建章被迫离陕后,陈树藩宣布陕西独立,并最终被任命为陕西督军兼省长。

袁世凯死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陈树藩迅速取消陕西独立,并公开赞扬袁世凯,尽管这一行为受到陕西革命人士的批评。段祺瑞接任后,对陈树藩表示赞赏,并任命他为陕西省督军和护国军总司令,使陈树藩成为皖系军阀的重要成员。当黎元洪成为大总统并试图削弱段祺瑞势力时,他任命李根源为陕西省长。段祺瑞暗中指使陈树藩反对李根源,尽管如此,李根源还是就任了省长。陈树藩与李根源对立,并监视他。1917年段祺瑞失势后,陈树藩宣布陕西独立并驱逐了李根源。段祺瑞重新掌权后,陈树藩兼任省长,集中了陕西的军政大权。

当上陕督

陈树藩当上陕督之后,便积极扶植个人势力,打击革命力量,他把同学、老乡刘世珑、曾继贤、张宝麟、张飞生、张丹屏等提升为团长、旅长,而反袁逐陆立了大功的民党人士胡景翼仅委以团长,高峻为副团长,曹世英部连正规军也没编上。

护法号召

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人士响应孙中山护法反皖号召,高峻在渭北白水宣布独立,讨伐陈树藩。陈树藩派兵围攻,同时西安城内耿直准备举事,后因行刺陈树藩失败,耿直率军与陈军激战后退出西安,与郭坚会师鄠县,并成立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围攻西安,开启陕西驱陈运动。陈树藩为解围,诱使河南镇嵩军统领刘镇华入陕,西安之围得以解除。但陕西靖国军壮大,胡景翼也在三原起兵反陈。1918年8月,于右任抵达三原,被推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大种鸦片

陈树藩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地位,采取了在陕西省推广鸦片种植并征税的措施。这一政策虽然短期内为他带来了财富,但对陕西造成了长远的负面影响,包括粮食产量下降、社会健康问题和人民的广泛不满,最终,这些因素导致了驱陈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人民对陈树藩政策的强烈反对。

驱陈运动

教育界罢教

1920年7月,直皖战争导致段祺瑞下台,陈树藩失去了政治靠山。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试图通过送礼给张作霖和曹锟来投靠新的军阀势力,并释放了之前囚禁的靖国军将领胡景翼以求和解。然而,陕西人民对他的不满情绪高涨,特别是教育界因经费被克扣而发起罢教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11月6日,教职工再次罢教,省立学校校长们也联合辞职,进一步推动了驱陈运动的发展。

西安驱陈大会

1920年9月,陕西商民代表在西安抗议陈树藩的暴敛行为,如强派捐款和印发纸币,随后成立了驱陈联合会,并赴京要求撤免陈树藩职务。同月,陕西旅京学生在北京中山公园召开驱陈大会,声援驱陈运动。10月和11月,旅京陕西学生和三秦公民救陕会多次上书北京政府,要求撤免陈树藩,并在关中会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开展更大规模的驱陈运动,同时请求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的支持。年底,陈树藩提出自治主张试图拉拢民心,但遭到各界抵制。

中央免职

1921年3月,陈树藩袭击靖国军失败,驱陈斗争进一步高涨。4月,靖国军将领通电北京,痛斥陈树藩的罪行,呼吁各界共同反对。5月25日,北京政府最终免去陈树藩职务,由阎相文接任陕西省督军。

失势与逃离陕西

陈树藩拒绝接受北京政府的任免令,引发曹锟吴佩孚的愤怒,导致直军入陕。刘镇华背叛陈树藩,引导直军进攻西安市,陈树藩被迫逃离。陈树藩企图在汉中市反扑,但遭遇连续失败,部下投降。张宝麟的背叛使陈树藩的处境更加孤立。1921年8月23日,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冯玉祥接任,进一步加剧了陈树藩的困境。陈树藩最终逃往四川省,后经万县、汉口到达上海市,结束了他在陕西的政治生涯。

晚年生活

陈树藩利用在陕西省时期积累的财富,在天津市、上海、杭州市等地过上了寓公生活。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拒绝成为汉奸,并选择逃往四川避难。抗战胜利后,陈树藩返回杭州居住,并曾公开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11月2日,陈树藩在杭州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陈树藩.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2024-08-26

陕西百年风云中的陈树藩 (图文).陕工网——陕西工人报.2024-08-26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