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难记》是一部明代永乐初年官修史书,记载了“靖难之役”的爆发原因及战争进程。该书采用了春秋笔法,否定了建文帝的正统地位,并对建文帝及其臣子进行了歪曲和抹黑,同时美化了朱棣的形象,目的是为了给朱棣的“靖难”和篡夺皇位的行为制造合法性依据。尽管《奉天靖难记》不能被视为信史,但对于研究“靖难之役”和明史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古籍简介

《奉天靖难记》的编撰时间可能在永乐二年十二月至永乐四年八月之间,朱棣对于该书的编撰起着主导作用,编撰者主要是奉旨办事。

书中的历史笔法包括不使用建文年号、称官军为“贼”、视齐泰、黄子澄等为“奸臣”、将叛乱称为“靖难”,这些笔法都是为了否定建文帝的正统地位。

书中还通过宣扬朱棣的嫡子身份、过度美化朱棣的形象等方式,为其“靖难”和皇位继承寻找合法性依据。

古籍使用

虽然《奉天靖难记》在史料上存在失真之处,但它仍具有史学价值,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来认识官修史书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研究“靖难之役”具有一定的史源学价值。

在使用《奉天靖难记》的史料时,应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价值判断的史料,这类史料多数不可信;另一类是反映事实的客观史料,这类史料比较可信,一般可以使用。对于朱棣的上书、敕谕等可能有改篡现象的史料,可以通过与其他史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其正误。

四库提要

朱棣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朱标刘盈,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

参考资料

奉天靖难记 .中华典藏网.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