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麦草(拉丁文名:Elytrigia repens)为禾本科偃麦草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横走的根茎。秆直立,光滑无毛,绿色或被白霜,具3-5节,高40-80厘米。叶鞘光滑无毛,而基部分蘖叶鞘具向下柔毛;叶舌短小,长约0.5毫米;叶耳膜质,细小;叶片扁平,上面粗糙或疏生柔毛,下面光滑,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穗状花序直立,长10-18厘米,宽8-15毫米;穗轴节间长10-15毫米,基部者长达30毫米,光滑而仅于棱边具短刺毛;小穗含5-7(10)小花,长10-18毫米,宽6-10毫米;小穗轴节间长约1.5毫米,无毛;颖披针形,具5-7脉,光滑无毛,有时脉间粗糙,边缘膜质,长10-15毫米(连同长1-2毫米的尖头);外长圆状披针形,具5-7脉,顶端渐尖,具短尖头,芒长约2毫米,基盘钝圆,第一外稃长约12毫米;内稃稍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生短刺毛;花药黄色,长约5毫米。颖果矩圆形,暗褐色,长约6毫米。花、果期6-8月。
分布范围
偃麦草原产欧洲南部和小亚细亚。自然分布比较广泛,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和喜马拉雅山脉、伊朗及欧洲均有分布;在中国自然分布于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宁夏、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天山南北)和西藏自治区(南部)等省、自治区。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北温带国家于20世纪30年代就引种栽培偃麦草,在北美洲西部地带有较多地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世界各地搜集了一些偃麦草种子,已开始在北方及东部沿海盐碱地上种植,在黑龙江省、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推广种植。
生长环境
多生长在平原低洼地、河漫滩、湖滨、山沟地带,在平原绿洲的渠旁、田埂和撂荒地上,常有优势种群。
生活习性
偃麦草可以在含盐量0.6%的盐土地上全部成活,在0.4%以下含盐量的盐士中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草量。偃麦草是耐寒、耐旱、耐湿又耐盐碱的牧草之一,在我国黄淮海盐碱地上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广泛的利用前景。偃麦草在北京种植,3月下旬返青,5月中旬拔节,6月下旬扣觎,8月11旬种子成熟,是生育期最长而成熟期最晚的草种之一。生育期140一150天,全年生长期270天左右。偃麦草种子成熟时易脱落,应在蜡熟时及时收获。偃麦草种子较大,容易种植,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出苗较快,幼苗生长旺盛,适宜单播。其草场在收种后和晚秋可以用来放枚,夏末可以割.晒制干草。为了保证草的质量,应在抽穗期XO割。北京市地区一般一年可刈割3次,鲜革产量22.5—37.5/ha,产干草7.5—12.0t/ha。偃麦草在北京种植,种子产量不高,一般为150—225kg/ha,而且质量较差,主要原因是北京7—8月份正值雨季,不利于偃麦草开花授粉结实。
繁殖方法
偃麦草可采用种子或根茎繁殖。
偃麦草的根茎相当发达,再生速度也很快,对土壤变坚实、通气状况恶化十分敏感。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30℃,播种后6-7天萌发出苗,12-15天全苗,当年呈叶簇状态。在中国新疆4月下句初返青,6月底至7月初抽穗,7月下句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播种前必须精细整地,施入厩肥或底肥。苗期加强管理,保证全苗。播种期春、夏、秋季皆可条播,播种量15-30千克/公顷,覆土不超过2-3厘米,轻沙壤土可以覆土4厘米。
栽培技术
偃麦草可与豆科牧草紫苜蓿、红豆草等间混播。偃麦草对灌溉和施肥反应良好。为了维持长期的高额产量,应根据可能条件,进行适当灌溉和追肥,特别是每次利用以后,结合灌水施化肥均能获得较高的收获。偃麦草的种子产量较高,成熟较一致。采种用的草地要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种子,以免造成浪费。根茎发达,侵占性强,不宜引入大田轮作中,否则将成为恶性杂草,难以根除。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偃麦草茎叶丛生茂密,光滑无毛,单株产量高,质地良好,营养丰富,适口性高等,是家畜的喜食。 偃麦草生长繁茂,叶量丰富,抽穗期茎叶于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3.4%,粗脂肪2.9%,粗纤维29%,无氮浸出物456%粗灰分9.1%。草质柔软,适宜刈割调制干草或放牧,在中国新疆栽培第二年的偃麦草每667平方米产干草150-200千克,成熟期的茎、叶、穗比为1:1.9:0.3。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为马、牛和羊所喜食,牛最喜食。抽穗前草质鲜嫩,含纤维素少并具有甜味,家畜更喜食。适宜刈割调制干草,叶片不易脱落。冬季枯草茎叶保留较好,也为各种家畜喜食。再生草可用作放牧。结实前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可制成干草作冷季补饲。
生态价值
偃麦草具横走根,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及地被植物。适宜作为水土保持和保护铁路、公路边坡、堤岸的植物。
观赏价值
偃麦草返青早,生长迅速,覆盖力强,适宜边坡覆盖,适宜布置花带、花境、岩石园等。
植物学史
偃麦草属于偃麦草属,该种分类归属变化较大,亚洲和北美的植物分类学家已普遍承认偃麦草属,并把该种作为偃麦草属的模式种。但是北美也有人仍沿用希契科克(Hitchcock,1951)的传统用法,把该种视为冰草属之一种(D.R.约翰·杜威,1983)。偃麦草属是A.N.Desvaux于1810年建立和命名的属,系禾本科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中的一类植物。20世纪在属的归属上意见还不一致,《欧洲植物志》(第五卷)将这类植物归入披碱草属(Elymus L.),《美国禾草手册》和《日本植物志》将这类植物归人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而《苏联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及一些地方植物志都承认偃麦草属的独立属存在。中国植物学家刘慎愕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曾提出将偃麦草引种驯化为饲用作物和草坪植物进行研究和应用。后经中国东北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试验研究,野生驯化成功,认定偃麦草为北方寒冷地区有栽培价值的饲用草种和草坪草种。
相关物种
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 (Host) Nevski
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Host) Nevski
脆轴偃麦草Elytrigia juncea (L.) Nevski
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 (L.) Nevski
硬叶偃麦草偃麦草属 smithii (Rydb.) Nevski
毛偃麦草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