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创建于1953年,1955年划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
历史沿革
1953年2月,按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1955年划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改称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地址由北大迁往中关村。1958年10月底,研究所搬到城内建国门内大街五号,和学部机关与哲学、历史等所同院。
1968年12月,研究所进驻了工人、解放军宣传队领导所的工作。1969年11月学部到河南办“五七”干校,文学所编为干校第五连,先到罗山县落脚,后到息县东岳进行生产和清查“516”,最后迁到明港军营。
1972年,学部迁回北京市。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文学研究所即归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1978年至1981年,按照中央和社科院的布置,研究所对所内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和落实党的政策。
研究方向任务
对中国文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美学、文艺理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学科。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鼓励探索和开拓,加强开放性和学术性,促进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硕果累累
研究所成立後出版的集体编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唐弢主编)、《文学概论》(蔡仪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三卷,毛星主编)等。另外,还编辑出版研究﹑选本﹑资料丛书多种。
参考资料
文学所简介.中国文学网.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