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尾獴(学名:Cynictis penicillata),有时也被称为黄獴或红色獴,是灵猫科笔尾獴属的一种食肉动物,也是该属中唯一的物种。
形态特征
笔尾獴(学名 Cynictis penicillata) 也叫黄獴,是一种小型的獴科动物。笔尾獴平均体重约为0.5公斤,体长23-33厘米,尾长18-25厘米。生活在安哥拉、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的半沙漠灌木地区和草原上。
已知的亚种共有12种。笔尾獴的体色一般为黄色。这种中等大小的獴颜色多变,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南部的亚种体型稍大,体毛较长,为黄色或红褐色,尾巴也比较长,尖端为白色。北部的笔尾獴体色则偏灰,尾巴尖端为灰色或暗灰色。笔尾獴的黑眼圈能保护眼睛不被强烈的阳光刺伤 。
分类学
Herpestes penicillatus是乔治·居维叶在1829年为来自开普的一只獴标本提出的科学名称。Cynictis这个属名是威廉·奥吉尔比在1833年为一只在Kaffraria收集到的标本提出的。Cynictis penicillata是该属的唯一成员,但已经描述了多达十二个黄獴的亚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安哥拉北部。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和半荒漠的灌木丛中。
生活习性
食物
福特猛禽、蛇以及胡狼捕食笔尾獴。笔尾獴主要以昆虫(如白蚁、蚂蚁和甲虫)为食,但食谱中也包括鸟类、蛋、青蛙和啮齿动物。在南非的城市环境中,它也在人类的食物垃圾中觅食。
社会结构
黄獴的社会结构是等级制的,以中心繁殖对和它们最近的后代为基础。还有一些亚成年个体、老年个体或中心对的成年亲属。雄性的领地往往会重叠,而来自其他洞穴的雌性个体的领地是连续的且不重叠的。每天,领头雄性会用肛门腺分泌物标记群体成员,用面部和肛门分泌物以及尿液标记领地。领头雄性还会用背部摩擦凸起的物体,留下毛发作为领地的视觉标记。群体的其他成员会用颊腺分泌物标记它们的洞穴。一个群体可以有20-40只成员。
行为和生态
黄獴主要是白天活动的,尽管也观察到了夜间活动。黄獴生活在由多达20只个体组成的永久洞穴群落中,通常与开普地松鼠或獴共存,并共同维护洞穴系统,根据需要添加新的隧道和洞穴。隧道系统有许多入口,黄獴在附近设立了它的厕所。
捕食者与防御
黄獴的捕食者包括猛禽、蛇和豺。当受到惊吓时,黄獴会咆哮并从肛门腺分泌物。它也会尖叫、吠叫和咕噜,尽管这些是例外,因为黄獴通常是沉默的,通过尾部运动来传达情绪和地位。
繁殖
笔尾獴的交配季节为每年的七月至九月,孕期45-47天,十月至十二月为分娩期。笔尾獴每胎产2-4仔,断奶期为十周,十个月长成成体。笔尾獴通常由一对繁殖成体、他们的后代和未繁殖的亚成体组成小的家群。
狂犬病
人们对黄獴作为狂犬病的天然宿主的角色有一些担忧。大多数非洲野生动物在感染狂犬病后几周内死亡,但似乎某些基因品系的黄獴可以无症状地携带狂犬病,但具有传染性,可能持续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