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蓝母是一种天然的蓝色色素,遇水后会发生分解。

物理性质

尿蓝母是指吲羟β-葡糖苷,也称为羟基吲哚β-葡糖苷(indoxyl-β-glucoside)。它是一种含3分子结晶水的白色丝状晶体熔点约为57至58℃,具有负旋光性。在特定条件下,如加热至110℃或在热醇溶液中加入苯,尿蓝母可以转化为碘化钠状态,此时熔点升高至176至178℃,且旋光性增强。尿蓝母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丙酮,但在某些非极性溶剂乙醚、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中则难以溶解。

化学性质

尿蓝母在稀酸环境下水解会产生吲羟和葡萄糖。这种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主要以靛青的形式存在。它广泛分布于豆科Indigofera loptostachya、I. sumatrana、I. arrecta以及十字花科Isatis tinctoria、蓼科植物靛草(Persicaria tinctoria)等植物的叶片中。通过使用冷丙酮提取这些植物的叶子,然后对不溶于石油醚的粗产物进行重结晶处理,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尿蓝母及其衍生物可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生物学意义

尿蓝母作为一种代谢产物,可以在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发现。它的游离酸形式在血液中并不稳定,而其钾盐形式相对较为稳定。尿蓝母的无色板晶或叶晶形态在高温下会升华并分解产生靛青。它容易溶于水中,也能溶于热乙醇,但当温度降低时,其溶解度显著下降。尿蓝母的水溶液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反应,生成靛蓝。人体内的食物蛋白分解产生的色氨酸会被肠道内的细菌进一步分解成吲哚,吲哚随后被肠壁吸收并在肝脏中氧化形成吲羟。吲羟与硫酸结合形成吲羟硫酸,最终经肾脏排泄出体外。因此,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通常会在血液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尿蓝母。此外,便秘、肠梗阻、癌症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尿蓝母含量的增加。这一现象已被应用于临床诊断。

参考资料

Indoxyl sulfate-lowering capacity of oral sorbents affects the prognosis of kidney 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

尿蓝母测定对牛肠阻塞的诊断价值.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

为什么要淘汰尿蓝母等九项检测项目、方法.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