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遍略》是南北朝时期的古籍,作者是华林园学士,一共六百二十卷。
基本概况
《华林遍略》是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类书之一,此书由萧衍下令华林园学士编,一共六百二十卷。成书后流传甚广,价值不菲。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成书后盛传教代,为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类书的蓝本,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华林遍略》的领修人,根据史书的记载,有两种说法:
(一)、徐勉领修
《南史‧文学‧何思澄传》:「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勉举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钟屿等五人以应选。八年乃书成,合七百卷。」此在《梁书‧文学‧何思澄传》、《梁书‧文学‧刘杳传》中皆有记载。且《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在子部类书类《华林遍略》一条,亦载徐勉撰,与《南史》、《梁书》同,说明领修人为徐勉。
(二)、徐僧权等撰
《隋书‧经籍志三》:「华林遍略六百二十卷,梁绥安令徐僧权等撰」此记载与《日本国现在书目》同,《日本国现在书目》应是抄自《隋书》,二书著录完全相同,表示徐僧权是领修人。
逸闻:
《北齐书·祖传》:“扬州市客至,请卖《华林遍略》,文襄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曰:‘不须也。’”然而确被祖珽给倒卖了几卷出去,事后卖书人找到高澄质问,弄的高澄相当尴尬。
评价:
当时南北朝对峙,然而《华林遍略》成书不久,即被当成奇货北运,甚受北方人喜爱。《华林遍略》虽至北宋便已亡佚,但北齐《修文殿御览》、隋朝《长洲玉镜》皆以《华林遍略》为蓝本,且今日可见的古类书《艺文类聚》亦是充分利用它,由此可见《华林遍略》一书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