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类,魏国人,享年近百岁。他在春天穿着皮衣,在旧田地里捡拾麦穗,边走边唱。
人物经历
林类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他并不因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状况而感到遗憾或悲伤。当孔子和他的学生端木赐看到林类在田野里唱歌并捡拾麦穗时,他们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子贡询问林类为何如此快乐,林类回答说,正是因为他年轻时不勤奋,长大后也不争名夺利,所以才能长寿至今。他还提到自己没有妻儿,死亡即将来临,这也是他能够如此快乐的原因之一。对于死亡,林类认为它就像生命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因此他并不害怕死亡的到来。他认为人们追求生存的行为可能也是一种迷惑,而且他不确定现在死去是否会比过去活着更好。这些观点让端木赐感到困惑,但他还是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则表示,他知道林类是可以与之交谈的人,他的言论并没有让他失望。
文学形象
林类的形象出现在《列子》等古代文献中,被描述为一位独居老人,独自一人行走歌唱,形单影只。当他遇到孔子及其门徒时,他们的对话揭示了林类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高士传之林类.简书.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