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蜂,又名大土甲、老土甲、云南大黑蜂、大黑蜂、红娘蜂等;身长约4~5厘米,属昆虫系-膜翅目属-胡蜂科。大土蜂原产于老挝、缅甸,以蜜蜂属、葫芦蜂、黄土蜂等昆虫纲为食,繁殖迅速,活动半径达15公里,具有很强的对外攻击性和掠食性。

基本介绍

大土蜂,又名大土甲、老土甲、云南大黑蜂、大黑蜂、红娘蜂等,是一种身长约4-5cm的昆虫,属于膜翅目胡蜂科。这种胡蜂云南省独有的物种,也是云南地区体型最大的胡蜂。

筑巢习惯

大土蜂的筑巢习性非常特殊。每年3-5月份,由单只蜂王独自筑巢于土里。随着蜂巢的发展壮大,筑巢工作会由职蜂负责,而蜂王则禁足外出,只负责产卵工作。大约在10月份,蜂巢会进入没落时期,而在11月中下旬,蜂王会进入冬眠期。蜂巢通常建于地下,最大可达到直径1.5m左右。由于其产量相当可观,大土蜂被认为是人工饲养胡蜂的最佳选择。

主要食物

大土蜂的食物包括昆虫、苍蝇、水、动物肉类等。

毒性和攻击

大土蜂的职蜂和蜂王具有针,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并且会随着胡蜂巢的壮大而更具有攻击性。其毒素里含有多种毒蛋白,会引发受伤动物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

药用价值

大土蜂,又名胡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传统医学中,大土蜂泡酒被用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食用价值

大土蜂的蜂蛹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其营养价值极高,食用后口感美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蜂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能会引发蛋白质过敏反应。此外,大土蜂的毒性职蜂和蜂王具有螯针,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其毒素中含有多种毒蛋白,可能会引发受伤动物的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等症状。因此,在食用大土蜂蜂蛹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被其攻击。

预防意外

大土蜂是云南地区体型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独有物种,其攻击性和毒性远近闻名。在云南地区有“中国水牛都耐不了三针,人只能耐一针”的说法。因此,为了预防意外,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尽量避免轻易靠近其巢穴。

生态威胁

人工养殖的红娘胡蜂若无法控制其活动范围。瓢虫胡蜂会大量无序繁殖,极易造成饲养区内昆虫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出现食物链断裂,使得以昆虫为食的鸟类、蛙类、爬行纲物种,因食源不足而导致种量、数量下降,冲击养蜂业,造成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同时,水果、蔬菜及经济林木也会因授粉昆虫不足,而导致结果率下降、果品发育不良。

参考资料

检察宣传周 | ⑤ “红娘蜂”造成的破坏该如何管?检察公开听证集“破局”思路.澎湃新闻.2024-08-14

永仁县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引导退出红娘胡蜂人工养殖的倡议书.永仁县人民政府.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