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furuncle),俗称疔疮,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比如头面部、颈部、背部、腋下和臀部。

疖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皮脂腺分泌过旺、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和长期使用激素等情况下都可以诱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化脓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中心处呈现黄白色脓栓等症状。

疖可以通过给予抗生素,如苄青霉素、新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或是应用热敷、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透热疗法等手段进行治疗。日常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疖肿的产生。

病因

病原体

疖肿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皮肤擦伤、糜烂、溃疡等均有利于细菌在皮肤表面的定植、繁殖、感染。

诱发因素

1.处于高温环境,皮肤出油、出汗较多;

2.不良的卫生习惯,局部皮肤不干净;

3.患其他皮炎痤疮湿疹,或皮肤有其他损伤如搔抓伤时;

4.使用不适当的化妆品或穿着紧身衣物;

5.长期饮酒;

6.有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临床表现

1.疖初起时,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化脓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中心处呈现黄白色脓栓,触之稍有波动,脓栓脱落后破溃流脓,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部分疖无脓栓,稍迟发生自行破溃。

2.面部,尤其是鼻、上唇及其周围(危险三角区)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颜面部出现进行性肿胀,病人可有寒颤、高热、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可危及生命。

3.疖肿的病位比较表浅,一般多长在皮里肉外,范围较局限,约1cm大小,中央有脓栓。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1.皮肤首先出现红肿并有疼痛的小硬结,逐渐扩大成小脓肿。

2.感染重者可伴发热、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增多

3.疖的患者应作血糖和尿糖检查。并做细菌培养。

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

2.脓液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必要时可做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1.痈(皮肤浅表脓肿)常为单发,初起无头,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肿势范围较大,6~9cm,初起即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颜面疔疮(颜面部疖)初起有粟粒状脓头,根脚较深,状如钉丁,肿势散漫,肿胀范围显著大于疖,出脓时间较晚且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3.囊肿性痤疮(痤疮)好发于面颊部和背部,初为坚实丘疹,挤之有豆渣样物质,反复挤压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流脓,形成窦道及瘢痕,病程较长,30岁以后发病减少。

治疗

药物治疗

可给予抗生素,如苄青霉素、新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或依药敏试验选择面部疖肿应给予大量抗生素,局部热敷,切忌挤压、针刺。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特别是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类或磺胺类(磺胺甲噁唑)抗菌药物,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

局部治疗

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未成脓头者可用3%碘酊、聚维酮碘液外涂,或10%鱼石脂软膏、2%莫匹罗星软膏。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可用苯酚或碘酊涂脓点,也可用针尖或小刀头将脓栓剔出、但禁忌挤压。

特殊处理

1.特殊部位如:外耳道,鼻部,上唇危险三角区治疗。

2.特殊治疗方法: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自家菌苗,细菌干扰。

预后

早期的消炎、排脓及药物治疗可以对霾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预后较好。但是继发痛及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类则全身的症状会较重,如病情发展迅猛,死亡率较高。

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适当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贴身衣物;

2.避免过度潮湿,出油出汗后及时清洁擦干;

3.避免皮肤损伤,积极治疗痤疮湿疹,避免搔抓,如有皮肤伤口及时消毒;

4.健康生活方式,维持良好的免疫力,如少饮酒、不熬夜、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辛辣油腻、高糖高脂,规律活动锻炼;

5.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等;

6.对于反复发生毛囊炎、疖肿的人群,可用乙醇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可能被细菌污染的生活用品(如手机、键盘等)消毒。

参考资料

不容忽视的硬包——疖肿.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5

毛囊炎?火疖子?您认真挤它的样子很危险!.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5

长了“火疖子”,千万别硬挤,正确处理方法看这里→.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5

屁股长包,不一定是“火疖子”!.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