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美论》是一部由著名花儿学家屈文焜撰写的经典作品,记录了他30余年的寻觅和探索历程。该书于1989年8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文艺室副主任、著名花儿学家魏宏泽(雪犁)副编审担任责任编辑,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花儿学家柯杨教授作序。

《花儿美论》包含九个专题,涵盖了“词与花儿的流变之比较研究”、“花儿的衬字及其书写形式”、“花儿的节奏”、“花儿交错韵的美学意义”、“花儿的悲剧精神”、“花儿与爱情”、“花儿的语言艺术”、“花儿的修辞”和“宁夏花儿的流变形态”等方面。尽管该书内容单薄,但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得到了花儿学家和读者的肯定。作为花儿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专著之一,《花儿美论》在原生态花儿的阐释和理解中具有重要地位。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你可能从未听到过那样如哭似唱、那样披肝沥胆的灵魂的绝唱;你可能从未感受过那样充满忧伤、那样无法遏止的亢奋与痛苦之情。这便是中国西部土地上目不识丁的民间艺术家的天才创造——花儿:阿哥的肉!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今天,把性爱主题表露到如此赤裸裸的程度,这在世界各地的民俗音乐中都是罕见的。

《花儿美论》(增订本)记录了著名花儿学家屈文先生30余年寻觅和探索的历程,集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融收藏性、史料性、权威性于一身,是一部文化美学视野下阐释原生态花儿的经典之作。它会告诉你:在那远离尘世、春情勃发的“文化线路”上,到底发生着怎样的狂欢与浪漫……

出 版 前 言

《花儿美论》是1989年8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该社文艺室副主任、著名花儿学家魏宏泽(雪犁)副编审担任责任编辑,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花儿学家柯杨教授作序。包括九个专题:“词与花儿的流变之比较研究”、“花儿的衬字及其书写形式”、“花儿的节奏”、“花儿交错韵的美学意义”、“花儿的悲剧精神”、“花儿与爱情”、“花儿的语言艺术”、“花儿的修辞”、“宁夏花儿的流变形态”。这是花儿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专著之一,尽管尚显单薄,但它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有发前人所未发的独到见解,得到了花儿学家和读者的肯定。

《花儿美论》出版后二十年间,作者坚持不懈致力于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开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花儿美论》(增订本)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全方位推陈出新和再创作。

《花儿美论》(增订本)删去了“花儿与爱情”、“花儿的语言艺术”两部分,增加了“花儿的空间系统”、“回族传播花儿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花儿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花儿的性爱主题及其文化渊源”、“构建花儿流域文化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框架问题”五个章节和英汉双语目录,并对全书结构进行了调整。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博士应邀作序,给予热情肯定和推荐;作者用一篇记述田野作业的散文作为代后记,为读者感受民俗文化研究过程提供了真实而生动的画面。此外,在版式设计上采用了“双屏”显示模式,不仅插入大量珍贵图片,还附录了百余首经典花儿歌词,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花儿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美论》(增订本)的出版,不仅是对花儿学这一新学科的理论建树,也是对大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个贡献。

《花儿美论》(增订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09年4月6日

作者/About the author 屈文焜qu wenkun

目 录

Content

序 王正伟

PrefaceWang Zhengwei

原序 柯杨

Foreword of original editionKe Yang

一、花儿的空间系统/The Spatial Systems of Hua’er

(一)纵横交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crisscross pattern: Profound and everlasting historical culture

——关于软陶泥和宗教/A retrospective view of color potteries and religions

(二)相互依存:多位一体的组合模式/Interdependency: A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grity

——大山大河与半农半牧以及大杂居小聚居问题/Issues of mountains, rivers, half-agronomic-half-nomadic and scattered mixedinhabitations and compact communities

(三)走南闯北:聚散离合的空间流向/Spreading in all quarters: Gatherings, scatterings and spatial flowing

——从回族行商活动谈起/A discussion on the traveling salesmanship of the Hui nationality

二、回族传播花儿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Historical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eading of the Hui Hua’er

(一)回族与花儿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is and hua'er

(二)回族传播花儿的途径/Ways of hua’er spreading by the Huis

(三)回族传播花儿的特点和意义/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s

三、花儿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Hua’er and 伊斯兰教 Cultures

(一)两则传说的意义/The importance of two legends

(二)血缘融合与文化交流/Kinship and culture exchanging

(三)“波斯化”与“阿拉伯歌曲”/“Persianization”and “Arabic Songs”

(四)女奴的“歌声和风姿”及其影响/“The Sound of Singing and Charm” of woman slave(s) and its influence

(五)从“回族曲”到“花儿”/From the “Hui-hui Tunes” to “hua’er”

(六)“有趣的习惯”与“语言底层成分”/“Interesting Habits” and “Elementary Component of Language”

四、花儿的性爱主题及其文化渊源/The Theme of Sex in Hua’er and Its Cultural Traditions

(一)人与自然的达成/Mutuality between nature and man

(二)性爱的文化过程/The cultural process of sexuality

(三)歌唱与偷情方式/Singings and ways of carrying on clandestine love affairs

(四)花儿:阿哥的肉/Hua’er: Oh my dearest babe

五、花儿的悲剧精神/Tragic Spirit of Hua’er

(一)时代的悲剧性情绪/Tragic mood of times

(二)爱情的悲剧性主题/Tragic theme of love

(三)音乐的悲剧性旋律/Tragic melody of 音乐

六、花儿的衬字及其书写形式/interjection of Hua’er and Its Writing Style

(一)花儿为什么要有衬字/Why do hua’er have interjections

(二)花儿的文学书写形式/Literature forms of hua’er

(三)花儿运用衬字的规律/Patterns of using interjections in hua’er

(四)花儿衬字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interjections

七、花儿的节奏/Rhythm of Hua’er

(一)花儿的形式节奏/Formal rhythm

(二)花儿的内在节奏/Internal rhythm

(三)花儿节奏的性质/Property of rhythm

八、花儿交错韵的美学意义/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Interweaving Rhyming of Hua’er

(一)花儿交错韵与节奏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weaving rhyming of hua’er and rhythmic stanzas

(二)花儿交错韵与音乐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weaving rhyming of hua’er and musical tunes

(三)花儿交错韵的反作用/The counteraction of interweaving rhyming

九、花儿的修辞/Rhetoric Device of Hua’er

(一)花儿之赋/Ode of hua’er

(二)花儿的比喻/simile

(三)花儿的起兴/Image

(四)花儿的借代/metonymy

(五)花儿的用典/allusion

(六)花儿的摹拟/onomatopoeia

(七)花儿的夸饰/hyperbole

(八)花儿的通感/synesthesia

十、宁夏花儿的流变形态/The Changing Patterns and Forms of Ningxian Hua’er

(一)商徵型花儿/Hua’er with “Re” and “Sol” notations

1.徵调式河州令型花儿/Hezhou-ling style hua’er with notation “Sol”

2.商调式下四川令型花儿/Xia-Sichuan-ling style hua’er with notation “Re”

(二)角羽型花儿/Hua’er with “Mi” and “La” notations

1.羽调式花儿/Hua’er with notation “La”

2.角调式花儿/Hua’er with notation “Mi”

(三)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clarified

1.宁夏花儿的范畴/Categories of Ningxian hua’er

2.宁夏花儿的源流/The origins of Ningxian hua’er

3.河湟花儿与六盘山花儿/Hua’ers of He-Huang and Mt. Liu-pan

十一、词与花儿的流变之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n the Changing of Poems and Hua’er

(一)引 言/Introduction

(二)词与花儿的流变/Changing of poems and hua’er

(三)唱和形式及其他/The antiphonal forms and others

(四)关于结构形式/About the structural forms

(五)韵与韵式/Rhyming and forms

(六)词牌与令名/Names of tunes and lings (ditties)

(七)并非结论/Tentative summary

十二 构建花儿流域文化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框架问题/Establishing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Hua’er Community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化动因/The raising of the question and its cultural causes

(二)形成花儿流域空间一体化的共识/The consensus on forming a spatial integration of hua’er in the community

(三)建立花儿流域“文化线路”与核心保护区/Establishing a “cultural route” and a reservation center of hua’er community

(四)保护重点:花儿的和谐环境与性爱文化/Key sections of protection: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nd sex culture of hua’er

原后记/PostScript of the original edition

疼痛—代后记/Postscript of a painful generation

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王正伟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第六个加入该公约的国家。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原则和措施作出明确指示。同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2006年7月,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使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步入了法制轨道。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流传于甘、青、宁、新各地涉及8个民族的“花儿”体民俗音乐,是中国大西北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色彩斑斓的精神创造的杰出代表,已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美论·增订本》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代表了当代“花儿”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和最新成果,它的出版不仅对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推动“花儿”文化的创新和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花儿美论》是“花儿”学史上最早出版的专著之一,(《花儿美论·增订本》是在原版本基础上的全方位推陈出新和再创作,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综合应用了多学科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概念,承载着口头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精神与美的信息,值得肯定和推荐。

20年前,由于一起参加民间文艺活动,共同切磋交流,我和本书作者屈文焜熟识。此后,在我的一些作品发表乃至结集出版过程中,他作为责编反复审读、精心编辑、认真修订,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说,我们的交往都是与民族民俗文化开发研究、探讨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文焜的真诚为人和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难能可贵。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他先后在宣传文化战线的多个岗位辛勤耕耘,特别是作为南部山区文学活动的带头人和《六盘山》文学期刊的创办者,为培养西海固作家和繁荣乡土文学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作出版了多部诗集,主持完成了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和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在《中国文化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民间文学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了不少论文,有的被收入钟敬文先生为学术总监的《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史诗歌谣卷》等文集,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的奖励,在国内外“花儿”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们生活在民族地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发扬光大。而且,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不仅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必须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国务院和国办文件精神,早规划、长安排,切实加强领导,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尽快建立起我们自治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和保护制度;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重视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或许能更清楚地认识(《花儿美论·增订本》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流相互激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鼓励创新,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赶上潮流。希望文焜在这方面取得更多更有影响的成果。

2007年3月26日于塞上湖城银川市

(序文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民族经济学博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