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品指的是在佛教典籍中使用特殊符号或密文形式保存的佛教内容。这些内容通常被埋藏起来,以便在未来特定的时间被重新发现。
历史背景
伏藏品起源于莲花生在西藏自治区传播佛法时,由于当时藏族素质不足以接受密法,且某些法的因缘尚未成熟,因此他将许多教法、佛像、法药埋藏在不同地点,如瀑布、山岩、虚空等处。伏藏是宁玛派独有的,包括独特的取藏方法和原则。取藏者被称为“得登巴”,据称是莲师及其弟子的化身,能够准确解读伏藏经文并恢复其完整性。
特征
伏藏品分为书籍伏藏品和实物伏藏品两类。书籍伏藏品是在佛像或佛教器物上制作的秘密空间内存放的各种显密书籍及经论密码。而实物伏藏品则是指那些被埋藏在虚空、大海或巨石山岩之中的佛教经籍,它们被委托给护法神守护,并指定未来某个时间会由特定的高僧大德开启。
发现与传承
自莲花生时代以来,伏藏现象不断出现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中。多位伏藏大师相继出现,他们的成就被记录在《大宝伏藏》中。现代也有诸如晋美彭措法王等人发现了新的伏藏品,其中包括“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和“作明佛母”仪轨等内容。
参考资料
西藏探密丨伏藏-埋藏于神山圣湖的千年教法.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8
科学家与佛陀智慧的比较.知乎专栏.2024-11-08
伏藏的埋藏特点.简书.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