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觉(1087~1183年),名元英,字天觉,号香叟,祖籍南雄珠玑巷,迁居文顺乡仁山下(今中山市石岐街道)。香山建县后迁居虎涌(今中山市东区街道办库充村)。其父陈文龙,生三子,天觉居第三。天觉生三子一女,长子随父居文顺乡仁山下,次子居冈背(今沙溪镇),三子居水塘头(即水溪,今沙溪镇)。
个人简介
陈天觉自幼好学,颇有文名。宋绍兴市三年(1133年)中举人,绍兴八年试博学宏词科,特赐进士,授朝议大夫。因议论切直,得罪朝中显贵而被贬黜,后愤然归里,不复出仕。
生前功绩
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陈天觉以香山县交纳赋税,运粮到东莞市县城时遭海盗抢劫为由,建议改香山为县,获诏准,并割南海、番禺区、新会区三县之濒海地,以扩大县境。陈天觉主持建县城,主张县城建于 石岐街道山(烟墩山)以东的 仁山一带(其时此地与石岐分开);而郑氏邑绅则议建于雍陌。众说纷争。陈天觉便心生一计,提议:“建城必须贵地,地贵土必重,试请秤之。”得众意一致,陈便命人先以铁砂暗和于泥,经秤后石岐泥土果然重于 雍陌,遂定 仁山为县城,故称“铁城”。陈天觉还捐粮数千以作建城之资。绍兴市二十六年(1156年),陈天觉又建议办学,首捐重资于莲峰山麓建揭阳学宫一座,从而又为开创香山县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后人评价
对远在天涯的小岛(香山岛),朝廷从来就没有放在眼内,所以诏准设县后,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根本没 给新建的香山县选派县令,只是指定陈天觉暂以寨官身份“署理”。陈天觉这个无名无分的“县令”,一代就是17年,连同立县前以寨官身份管理 香山镇,一共在香山岛上当了27年行政首长,这也是香山有史以来行政首长连续任期最长的纪录。为纪念他的劳,他逝世后,香山人在他的墓石上刻下一副楹联:“英魂留库岭;伟绩镇香城”。陈死后与妻罗氏制药合葬于库充后山。历朝《香山县志》均将陈列入名贤,以志其立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