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县(英文名:Ximeng Va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简称:西盟县),隶属于云南省省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的安康佤族乡区,地跨东经99°18′至99°43′、北纬22°25′至22°57′之间,其东、东北、东南部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壤,南部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89.33千米,国土总面积1258.9524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昆明市654千米,距普洱234千米。辖5镇2乡,常住总人口8.53万人,政府驻勐卡路001号。
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怒山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该县是典型的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萌芽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地区。1965年3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1978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组建了西盟边境工作站。2001年6月1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边防委员会成立。2007年9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始实施“数字乡村”工程。2018年1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召开2017年脱贫退出审定会。同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2021年,该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名单。2022年9月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开始接待企业群众办事。西盟佤族自治县初步形成以橡胶、茶叶、甘蔗、畜牧、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蜂蜜、咖啡、米荞等为特色产业的“5+X”产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白糖、合成橡胶、商品混凝土等。旅游景区有勐梭龙潭、木依吉神谷。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453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7794万元,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191024万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19.9:21:59.1,分别拉动GDP增长0.9、-1.6、3.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7459元,比上年增加914元,增长4.9%。
名称来源
关于“西盟”一名,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说,西盟是拉祜族语,意为“地方”。
二说,西盟是因立盟誓约而得名。清同治年间,拉祜族首领三佛祖将佛教从南掌引入当时清政府统治较为薄弱的西盟地区。他借佛教掩护,以神灵化身自居,在佛殿山修建佛房、建造白塔。随后,三佛祖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临沧市、澜沧以及缅甸的勐班柯、勐兴威等地,请来拉祜族、傈僳族等若干部落的几千户人家。三佛祖召集本地和外来的大小头领,齐聚佛房,众人烧香磕头、求神拜佛、歃血盟誓,确立了以三佛祖为首领的氏族部落领主政教合一的政权,从而实现了对西盟地区的统治。三佛祖二世李通明继位后,仍沿用佛房立盟誓约的方式,同时以武力向外扩张领土,还每年举行一次烟会,以此扩大对外影响、巩固自身统治,势力逐渐壮大,因此得名西盟。
三说,西盟是传教的地方,其名称源于佛教经典中“须弥”术语的转音。“须弥”曾写作“西明”,后来演变为“西盟”。
以上三种说法中,多数人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历史沿革
西盟地区西汉时属哀劳地。东汉、蜀汉、两晋时期,为永昌郡地;唐南诏时,是银生节度地;宋大理国兴起时,为倮黑部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镇康路;泰定三年(1326年),改属木连路;天历元年(1328年),又改属顺宁府;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孟连长官司;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属孟连宣抚司。
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孟连宣抚司委任李扎克为“布贡”,让其管理西盟这个“产金子的地方”。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澜沧拉祜族政治宗教首领三佛祖朱阿霞,率领千余名拉祜族人和部分汉族人进入西盟,在勐坎山(今佛殿山)广纳信徒、宣讲佛教,还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地方等地招来上千户拉祜族和傈僳族,开荒种地、落户定居。三佛祖委任李扎克为代办,让他与当地佤族头人疏通关系、歃血为盟,并铸发印信,分封从属有功人员和佤族头人为掌爷、新爷、客长、管事等大小官员,管理部落村寨事务,建立“政教合一”的“卡些”(头人)制度,西盟逐步摆脱孟连宣抚司的统治。
光绪十四年(1888年),西盟改属镇边直隶厅。同年,三佛祖去世。因其长子阿海八和次子阿妥八先后夭折,便立女婿李通明(扎俄)继位。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李通明向澜沧江镇边直隶厅投诚。次年,澜沧镇边直隶厅抚夷府发给李通明山照,封其为西盟勐梭土目。李通明执政期间,将西盟划分为四个码(行政区)进行管理。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李通明去世,因子李绍祖年幼(后夭折),遂立侍卫官扎谢为代办继位。
民国二年(1913年),镇边直隶厅改称镇边县,西盟属镇边县管辖。民国十二年(1923年),扎谢去世后,由李常(扎谢内弟)、张开科(李通明女婿)、舒秉忠(李通明女婿)、李保四人先后继任土司代办,分割管理西盟地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西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该地改称西盟乡,隶属沧县。1949年4月,中共西盟区人民政府在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巴乡芒东村小拉巴成立。1950年,设立西盟区政府,隶属澜沧县。
1952年7月,经中共澜沧县工委批准,成立中共西盟区委。1954年8月,经云南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西盟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西盟工委),隶属中共澜沧边工委。次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西盟区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区内划出,设立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1956年6月,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协筹备委员会。该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一致通过西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采取直接过渡形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决定。次年10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所辖的里拉、勐梭、扒嘎等26个村寨划归西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管辖。1959年10月,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34个乡级政权机构。1960年,中缅联合勘察组进行勘界,将中缅未定界地区的永别列、山通、岩城三个地区划为缅甸国土,中缅边界西盟段正式划定并竖立界桩。1963年9月1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
1965年3月,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自治县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魏岩景当选县长。与此同时,第一届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也顺利举行,成立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县委书记平富昌兼任政协主席。会议期间,省杂技艺术团专程前来参加庆祝活动。同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视察工作,在听取县委汇报后指出,在边疆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教育,多创办农业学校,传播先进技术与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2月,中共西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西盟县第一届委员会,李同照当选书记,会议还讨论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三个五年计划。同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始兴建水轮泵提水工程。
1966年,景洪热带植物研究所到西盟佤族自治县班箐五社试种橡胶苗200株,为西盟佤族自治县日后发展橡胶种植奠定了基础。同年,政府决定征收公粮,根据合作社生产水平,按当年粮食总产的1-3%计征,当年征收入库28万公斤。1968年7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各区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同年8月,县军管会召开县属机关职工代表大会和全县农民代表大会,两个代表大会分别选出代表,为成立自治县革命委员会做准备。9月1日,经中共十三军党委批准,西盟佤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高黎明任革委会主任,工作机构设办事、政工、生产、人保4个大组。
1969年8月,西盟佤族自治县33个生产大队先后成立“合作医疗站”,实行民办公助。同年,西盟佤族自治县贯彻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将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分配到农村插队落户,先后在6个生产队建立“知青户”,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1971年5月,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工作报告,恢复了中共西盟县委,李永明当选县委书记,县委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1972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河2000千瓦水力发电站建成,并架通了通往县城的10千伏水泥电杆线路,全长7公里。1973年12月,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文件精神,撤销了县革委会的4个大组,恢复原来的科、局、办、室机构。1974年6月,中共西盟县委召开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会,成立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届贫农、下中农协会。同年,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总队第四大队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进行调查,查明森林种类有40多科、100多种。在成熟林各树种蓄积量中,壳斗科占34.5%,山茶科占13.05%,楝科占7.52%,榆科占5.93%,大戟科占3.68%,其他树种占35.22%。
1975年10月,中共西盟县委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划线站队”“政治边防”的错误,平反了“2·15”反革命事件。1976年1月25日,中共西盟县委作出《关于纠正县革委会1969年3-4月份调整充实21个单位革委会所犯错误的决定》。10月,县水利部门在傈僳生产队和阿莫大队开展旱地水浇喷灌试点,随后在全县推广。1978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组建了西盟边境工作站,隶属普洱市地区公安处,后迁驻傈僳族并改为傈僳边境工作站。4月,成立公安局边防股,下设莫窝、岳宋、新厂、中课、傈僳、翁嘎科6个边防派出所和南康河二线检查站。同年,政府实行减、免公余粮政策,社员粮食分配方式由“基本口粮加工分粮”改为“按工分分配”。此外,为适应生产队管理水平,全县将231个生产队调整为361个。1979年5月,西盟佤族自治县重新组建公安边防团。6月,中共西盟县委召开全县水利会议,总结交流水浇地增产经验,讨论扩建水浇地计划,并号召全县各族人民努力完成“(兴建)百池(灌溉)万亩”计划。
1980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西盟边防大队,撤销县公安局边防股,6个边防派出所和二线检查站的干警改为现役军人,划归武警西盟边防大队。12月初,各公社分别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将公社革委会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同时恢复原地名。1981年年初,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地名普查领导小组,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地名普查工作队,开展地名普查工作。1982年,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了《西盟佤族自治县“五保户”(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供养办法》。1983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撤销公安边防团建制,岳宋、新厂两个连队及3营营部移交武警普洱市支队,同时成立岳宋、新厂边防站;1月15日,调入部分干警组建翁嘎科边防站;6月1日,武警边防大队与原公安边防团3营营部合并。
1984年2月,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12月的批准,西盟佤族自治县在县城所在地正式设立“西盟镇”(区级镇),原西盟大队改称“西盟村办事处”。6月18日,西盟佤族自治县电视转播台建成并开机。10月,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委工作报告和县纪委工作报告,魏应昌当选为中共西盟县委书记,李成当选为县纪委书记。11月29日,自治县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决定,将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定为全县新米节,机关、农村放假3天。
1985年3月,根据《中缅边界议定书》规定,中缅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组到西盟佤族自治县检查边界工作,修复和重竖了5棵毁坏或损坏的界桩,增设了8个方位物,修建了93.5米的保护堤。5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商业局分设供销社县联社,各区中心商店改称供销社并隶属县联社,入社农户达8916户,入股金5.3万元。7月20日,县民警中队和岳宋、新厂、傈僳族、翁嘎科4个边防站划归武警西盟边防大队建制。9月10日,中共西盟县委、县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了42名县级优秀教职工,给27名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工作20年以上的教职工颁发了《荣誉证书》,数百名师生员工参加了庆祝游行。
1986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文件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改属地方建制。8月,为贯彻云南省民族教育会议“巩固高中,稳定初中,普及初等教育”的精神,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小学进行停、转、并、改,一次性撤并了34所小学。1987年5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带有歧视少数民族含义的地名西盟“卡佤山”改为“安康佤族乡”。6月,县工人俱乐部上侧出现滑坡,危及24幢单位住房等建筑物,混凝石台路受损120米。8月,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听取了县委和县纪委的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魏应昌当选县委书记,李成鐏当选纪委书记。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派有关单位组成“西盟工人俱乐部滑坡评审小组”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进行考察。12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展区、乡体制改革工作,原来的区改为乡,乡改为行政村,至1988年2月9日结束,全县划为7乡1镇、35个行政村,其中拉祜族乡1个。
1988年5月28日,西盟佤族自治县锡矿与瑞典萨拉公司在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日处理100吨矿石移动式重选厂验收证书。1989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大黑山边防站,隶属武警西盟边防大队;同年,开始筹建县人民广播电台。1990年,西盟佤族自治县“佤山农贸市场”建成开业。1991年3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80名妇女,在中课乡班箐村举办佤族挎包编制培训班。5月,县委、县政府核定乡(镇)、村工作人员编制,将乡(镇)划分为小乡、中乡、大乡、特大乡,分等级确定编制,民族乡增加1名编制。9月,西盟佤族自治县与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昆明市联合举办“佤族新米节”。11月3日,县委提出“大力兴开水田、台地,坚持十年实现固定耕地人均一亩的目标”。12月20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佤语播音栏目,采用汉语、佤语两种语言进行播音。
1992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分别与全县7个乡、1个镇签订年度《农田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3月19日,新厂乡人民法庭正式挂牌成立。5月19日,娜妥坝村办事处成立,作为县政府派驻的办事机构。6月30日,县委制定出台《关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7月3日,县委印发《关于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的通知》。8月4日,县委作出规定,除公、检、法等部门外,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科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后,可通过调动、借用、辞职、停薪留职等形式,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工作。10月4日,县政府制定出台《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市场管理暂行规定》。11月18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邮电通信建设会议。1993年3月22日,县政府印发《关于粮油购销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1993年4月1日起,粮油购销体制和价格实行“一步到位,全面放开”。12月,县教育局与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结为对口支援协作单位。
1994年8月14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同意出版《西盟土壤》一书。12月5日,县委、县政府颁布《西盟佤族自治县有偿出让荒山荒地使用权实施办法(试行)》,将国有、集体的荒山荒地和农户调整出来的自留山、责任山、轮歇地使用权,按照30年-70年的期限有偿出让给以当地农户为主要对象的荒山荒地造林绿化者。1995年3月23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同意创办《西盟报》。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住地迁移问题的复函》批准西盟佤族自治县党政机关住地由西盟镇搬迁到勐梭乡,并决定由中央财政补助1000万元建设资金。
1998年11月13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佛殿山三佛祖遗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月8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龙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12月2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00年3月,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迁至勐梭镇。2000年9月1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工作通过地级检查验收。2001年6月1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边防委员会成立。2002年11月2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阿佤人民唱新歌》定为县歌。2003年4月10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行首届云南西盟佤族木鼓节;8月,该县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2004年11月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管理权限上划至县卫生局;同年,西盟佤族自治县采取农村工作“五挂钩”措施,即一名县委常委挂钩一个乡镇、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挂钩一个村民小组、一名下派包村干部挂钩三户科技示范户、一名乡镇干部挂钩三户贫困农户、一名村干部挂钩三名入党积极分子。2005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普六”,4个乡镇实现“普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81.5%,青壮年文盲率为2%,人均受教育年限5年;同时,推行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2007年9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始实施“数字乡村”工程。2006年1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西盟镇和莫窝乡,设立勐卡镇。2008年4月,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府与佤邦勐冒县政府签订《境外替代种植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协议》;9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启动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2010年6月7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与佤邦(佤邦)签署替代发展合作协议。2011年12月23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召开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动员大会。2012年2月28日,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家“云南省人民政府惠民生保供给粮油平价销售点”正式挂牌开业。 6月4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在勐梭镇小学校园内举行数字电影公益放映首映仪式,标志着西盟佤族自治县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拉开序幕。2014年1月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实施办法》正式颁布施行。10月22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与重庆大学签订帮扶工作备忘录。
2016年1月28日,西盟佤族自治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正式启动。2017年1月9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行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工作交接仪式。2018年1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召开2017年脱贫退出审定会。同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2019年3月1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行机构改革挂牌仪式;应急管理局、医疗保障局、融媒体中心、文化和旅游局、投资促进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普洱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相继成立。4月1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召开《西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初稿汇报讨论会。
2020年1月2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永不落水库正式下闸蓄水。5月,西盟佤族自治县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2021年6月7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11月17日,西盟佤族自治县举行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仪式,娜士龙、岩柴、岩甩、岩松、岩格拉等5名在解放、保卫和建设西盟佤山而牺牲的烈士集中迁葬烈士陵园。同年,该县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名单。
2022年9月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开始接待企业群众办事。2023年10月30日,西盟佤族自治县职工服务中心举行运营启动仪式。2024年,西盟佤族自治县侨联举办2024年归侨侨眷产业技能培训班,来自岳宋村、力所村的100余名归侨侨眷和群众参加培训。2025年4月30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该县县城举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的安康佤族乡区,地跨东经99°18′至99°43′、北纬22°25′至22°57′之间,位于中缅边境。其东、东北、东南部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接壤,南部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89.33千米。西盟县均为山区,是中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县城所在地勐梭镇海拔1150米,国土总面积1258.9524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昆明市654千米,距普洱市234千米。
地质地貌
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怒山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境内主要有西盟山脉、拉斯龙山脉、盘龙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形复杂,全县除勐梭镇有一块3000余亩的河谷川坝外,其余均为山区,山峦迭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
西盟佤族自治县有三支自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大山构成主体山脉。其一,北与缅甸土邦美山相连,往南过新厂镇进入中课镇的中课大山,一直延展到库杏河与南康河交汇处,以海拔2220.1米的土克压山峰和海拔1912.4米的拉丝龙梁子为主体;其二,位于中课大山以南,隔南康河相望,从勐梭镇他郎乡向南过王莫与翁嘎科镇相连,至与孟连相邻的各弄秧河止,以海拔1830米的龙潭坡头、海拔1731米的衣冷山、海拔2099.5米的大黄山和火烧山为主体;其三,位于西盟佤族自治县西部,南北贯穿全县的西盟山,北起中缅边境180号界桩,向南依次为海拔2130米的大黑山、海拔2132.9米的佛殿山、海拔2191.3米的倍铁科山,至傈僳族乡、岳宋乡的南锡河口为止。
气候
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盟佤族自治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受纬度、地形、季风综合影响,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明显,垂直差异突出,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西盟佤族自治县距孟加拉湾约800千米,夏秋(5-10月)主要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控制,偶尔受台风边缘影响,降水量丰富,此季节雨量高度集中,占全年的90.1%;冬春(11-4月)主要受干湿气流控制,降水较少,占全年降水量的9.9%。该县气候类型多样,可划分为三个气候类型区:海拔800米以下为亚热带湿润河谷区,海拔800-1500米为南亚热带湿润半山区,海拔1500米以上为中亚热带湿润山区。其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对高差1869.9米。
水文
西盟佤族自治县河流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系,有大小河流80条,主要河流有库杏河、勐梭河、新厂河。这些河流交叉分布,呈树枝状由北向南注入南卡江。
流经勐梭镇的河流主要有两条,即库杏河和勐梭河。库杏河发源于中缅边境的土邦美山以及县境内的钢窝少山、哦闷的科山、大黑山的山谷中,河水由北向南再向西,流经永不落、永古、中课、班箐,与螺蛳河汇合后,再汇入勐梭河,最终流入南康河。库杏河较大的支流有永古河、翁拐河、螺蛳河,较小的支流有30余条,全长36.5千米,流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勐梭河发源于班母梁子周围的山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勐梭、里砍、东波,最后汇入库杏河。勐梭河较大的支流有博含河(里砍河)、东梭河、东朗河,较小的支流有5条。该河全长13.5千米,流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15米。
土壤
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带性土类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非地带性土类有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全县土壤偏酸,有机含量高,由于气温较低,有机化合物分解较慢,缺磷少钾。项目区主要为砖红壤和赤红壤。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西盟佤族自治县林地面积94314.4公顷,占土地面积69.68%。全县森林面积为87782.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86%,活立木蓄积量6116630立方米。植被复杂多样,树种类有40科100多种、以壳斗科树种为主。其中草药399种、蕴藏量约123万千克。其中,苔藓植物1种,蕨类植物16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门380种。
西盟佤族自治县野生茶树资源首次发现于2004年2月。经专家考察和县内普查,共分五大群落12899公顷,其中佛殿山荒山茶2144公顷、龙潭野生茶树群落5705公顷、翁嘎科野生茶树群落2552公顷、拉斯陇野生茶树群落1370公顷、野牛山野生茶树群落1028公顷,这些野生茶树群落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
矿藏资源
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云南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之一,全省列居全国前十位的金属矿种在县内均有发现。境内主要有锡矿、银铅锌矿、钨矿、金矿、锰矿石、莹石矿、大理石、绿柱石、黄玉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已开采的有锡矿、金矿、铅锌矿、萤矿、大理石、碳酸钙等。1986年,国际矿物协会和矿物命名委员会对发现的一种磷和铋六方晶系矿物定名为“西盟石”,使地球矿物又增添了一个新矿种。
水资源
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水资源均为淡水资源,主要以江河水、湖泊水为主,并有一定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5万立方米。境内河流河道短促、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县水资源总量18.0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量135.9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96万千瓦。
行政区划
西盟佤族自治县辖5镇2乡,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56个自然村,371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勐卡路001号。
行政
人口民族
人口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8.56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下降1.6%。出生率为13.9‰,死亡率为9.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3‰。年末全县城镇人口3.48万人,乡村人口5.08万人,城镇化率40.65%,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民族
截至2025年04月,西盟佤族自治县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傣族三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7479人,占总人口的90.82%,其中佤族5.79万人,占总人口的67.88%。
经济
综述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453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7794万元,下降7.2%;第三产业增加值191024万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19.9:21:59.1,分别拉动GDP增长0.9、-1.6、3.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7459元,比上年增加914元,增长4.9%。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896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占全县GDP比重为5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37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8097万元,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81669万元,增长8.6%。
农业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512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49578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27605万元,增长5.4%;牧业产值21449万元,增长4.7%;渔业产值2059万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21万元,增长4.6%。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 216644亩,比上年增长0.24%;实现粮食总产量43400吨,比上年增长0.42%。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902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猪肉产量4680吨,增长1.5%;牛肉产量549吨,增长2.6%;羊肉产量58吨,增长1.8%;禽肉产量615吨,增长0.7%。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水产品产量1667吨,比上年增长5.1%。
工业、能源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502万元,比上年下降14.3%。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311万元,比上年下降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154万元,比上年下降30.2%;实现利税总额2390万元,下降70.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340万元,下降25.5%。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能源消费总量8.04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源消耗0.2540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可比价计算),单位GDP能耗下降5.6%。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7.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8%。其中非电力工业投资增长12.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8.4%。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累计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5563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1%。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8500万元,比上年下降6%。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2275.4万元,增长29.2%。
中国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76.6万元,比上年增长9.0%。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109.7万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866.9万元,增长5.5%。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65330.4万元,增长8.7%;餐饮收入14646.2万元,增长10.8%。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边贸进出口总额11352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1.7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7483.37万元,比上年增长7.6%。
邮电业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0.1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全年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200.22万件,比上年增长8.83%。其中,邮政寄递服务118.1万件,增长6.68%;快递业务82.12万件,增长12.1%。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826.02万元。年末电信固定电话用户4117户,电信手机用户17426部;全县拥有移动城市电话用户1256户,移动手机用户76846部。
财政和金融保险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98万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45万元,增长1.8%;非税收入完成4153万元,下降3.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339万元,比上年下降11.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61万元,下降4.8%;教育支出20226万元,下降2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378万元,增长75.6%;卫生健康支出17895万元,下降15.1%;农林水支出30335万元,下降24.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4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2260万元,增长13.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0433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17332万元,同比增长10.6%。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64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保费支出1935.61万元,比上年增长30.6%。
社会
教育事业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共有学校71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33所。幼儿园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5所,民办幼儿园6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及幼儿17615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 1024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40人,初中在校学生3273人,小学在校学生8630人,学前教育幼儿43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生在校毛入学率110.47%,初中生在校毛入学率104.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21%。全县共有专任教师1089人。其中,高级教师382人,一级教师316人,二级教师225人,三级教师79人,未定级87人。
医疗卫生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共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综合医院、卫生院9个,诊所3个,村卫生室3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670张。共有卫生专技人员6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1人,注册护(师)士23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4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32元,增长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4元,增长7.3%。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13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71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16元,增长17.1%。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0人,帮助12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6%。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54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527个。全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771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562人、省外转移就业173487人次。发放“贷免扶补”及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共计226人3885万元,带动就业720人。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082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7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324人;社会养老离退休参保人数11150人。其中,企业离退休参保人数765人,城乡居民离退休参保人数9124人。年末全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2591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97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62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60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8479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5563人。
2023年末,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市低保对象340户477人,全年累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71.7526万元。年末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70户5018人,全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805.7110万元。
文化事业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2023年末有藏书5.75万册),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7个。广播电视发射台7座。其中,县级台站2座,乡镇级5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文化
民俗节庆
新米节
每年农历七八月份是佤族新米节。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山间气候的差异,各地区、各村寨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尤以秋分和中秋节前后为多。
祭祀大石马
每年三月十五日,拉祜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敲锣打鼓,抬着祭供品,吹着排笙到大巴马机会拜祭大石马。
佛房开印节
每年腊月十五,是佛房开印节,佛祖大印平时是佛祖珍藏,任何人都不得看见。开印节这天,佛祖把大印拿出来,摆到神台上让大家都能看到。参加开印节活动的佛爷、教徒、各族群众欢庆歌舞,统一休息一天。
赕佛节
每年的正月初九是佛房赕佛节。这天,各村群众从四面八方前来西盟佛房赕佛,所来之人都必须带一份礼物作为供品拜祭神佛。祭祀后,在佛房大院广场跳舞娱佛。活动持续三天,第三天才各自回家。
关印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西盟佛房关印节。这天,各村寨歌舞娱乐休息一天,过关印节。第二天,集中到西盟佛房拜佛,拜祭完毕,佛祖收起佛印,然后拿出一些谷种和糯米粑粑分赠给拜祭的众人,并由佛房出资杀猪、磨豆腐、做饭招待拜佛众人一餐,关印节结束。
葫芦节
“葫芦节”是拉祜族全民族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拉祜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和糯米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寨子载歌载舞,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
哈巴节
中秋节,又叫“月亮节”,拉祜语称为“哈巴节”。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玉米棒、谷穗、水果等摆在小篾桌上,拿到寨子后面祭山神的地方献月亮。其中梨是不可缺少的,象征青年男女幸福的日子开始了。在月光下,全寨大人小孩围着篾桌跳芦笙,庆祝丰收。
清明节
清明节,拉祜语称为“灵摆固”,在农历的二月过,是一个扫墓的节日。这天,各家老小都要到墓地清除坟墓上的禾本科杂草,加高坟墓,带上鸡、米、酒、烟、茶以及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祭祀死者,悼念亡魂,最后全家人在坟墓旁进行野餐。
端午节
端午节,是拉祜人民种树种花的节日。传说这天是撒在田地里的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这天不能砍伐任何植物,而是种树、种芭蕉、种竹子最好的日子。传说这天把棒头(木杵)插在地里都会生根发芽。
民俗风情
龙摩爷圣地
龙摩爷圣地是勐梭龙潭景区的人文景观,是佤族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具体体现。“龙摩爷”是佤语的音译,“龙”意为神山、圣林、圣地;“摩”指神灵;“爷”即“众”,也就是全部、所有的意思。所以,“龙摩爷”意为“众神灵聚集的地方”,是人们向“众神灵”祈福求安的圣灵之地。阿佤人认为,所有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当生命结束、终止之后,其“灵魂”并不会立刻“上天堂”,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寄托在“龙摩”这一圣地。因此,佤族人每逢重大事件、举行重大活动,或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难以解决的困难时,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由德高望重的巴猜(相当于日常所说的祭师)带领部落里的人们,怀着最圣洁、最虔诚的心灵来到“龙摩爷圣地”。通过举行神圣的祭拜仪式,向“众神灵”敬献祭祀物品,祈求“众神灵”赐予人们幸福、平安,帮助人们化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让人们免遭灾难,从而实现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相传,很久以前发生的一次洪灾中,所有的村寨都被洪水冲走,绝大多数动植物在山洪冲击中丧生。一天,幸存下来的女始祖安木拐也不小心掉进了洪水中,水牛奋不顾身地跳进洪水中把安木拐救了出来,安木拐与水牛结成了好朋友。此后,水牛又多次救了安木拐,并帮助安木拐主宰了世界,水牛成了人类最有力的助手。当水牛年迈体弱,自知将不能再帮助人类时,又放心不下人类,便想出一个办法和安木拐比赛,并双方立下誓言:“一是胜方必须食用输方的肉;二是胜方必须把输方的头供奉起来;三是胜方以后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必须到供头的地方告诉输方,输方负责召集众神灵帮助解决困难。”比赛中,水牛输了,从此,人类为了实现比赛定下的诺言,必须食牛肉,并把牛头好好保存起来,遇到困难就到龙摩爷告诉水牛,祈求神灵给予帮助。后来,人们才慢慢醒悟过来,聪明的水牛是故意输给人类,生前无私地帮助人类,死后也不忘帮助人类。而在现实生活中,牛是佤族财富的象征,家里存放的牛头数量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家族或家庭财富多少的标准。
事实上,龙摩爷圣地的牛头,大多是在重大活动或者解决部落纷争时举办的剽牛活动中留下来的。每当剽牛活动结束后,人们先用牛头祭木鼓,最后再把牛头送到龙摩爷来。当然,不是随便什么样的牛头都可以放到龙摩爷来的。阿佤人仅把在剽牛活动中认为“好”(吉祥)的牛头送到龙摩爷圣地保存供奉起来,经过不断的累积之后,便形成了如今这般气势恢宏的规模。可以说,龙摩爷里的每一个牛头,都是阿佤历史的见证,记载着阿佤人历史发展的脚步。
在阿佤人心中,龙摩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也是人们祈福求安的场所。人们只要在龙摩爷的牛头桩上挂上麻线,便与神灵建立了联系,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遇到凶险时,会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挂线时若是诚心地许下心愿,神灵将会帮助实现心愿。
司岗里
佤族的起源,在佤族中广泛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低语“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为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此石洞位于今缅甸岩城区巴格岱大寨附近的一 片原始森林里,距西盟佤族自治县城30余公里。至今佤族仍把他视为“圣地”,在宗教活动或背诵察火、家谱时,都要把“司岗里”紧密联系起来,“司岗里”的传说,各地解释大同小异,但西盟的佤族都把他视为人类祖先的发祥地。
藤索桥
藤索桥是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桥梁,过去用结实粗大的树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权作栅栏,中间搭上几段本头相互连接建而成。西盟佤族自治县南康河、南锡河、南卡江上都有这一类桥梁。
木鼓
木鼓,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一般以红毛树、花桃树或麻栗树树段为原料,将其腹部按一定形状掏空制成。大小不一,一般长约2米,直径0.5至1米之间。分公鼓、母鼓两种。公鼓的音节偏低,音色粗重。母鼓音节较高,音色清脆。多成对存放在村寨中的木鼓房中。木鼓房是佤寨标志性的建筑物。每个村寨都有一至数个。它是用6根柱子、3根横梁及竹片或茅根搭建而成的、四周没有墙壁的小棚子。木鼓房虽然面积不大,结构简单,但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因此相当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庙宇的功能与地位。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通神之器”、“通天之鼓”,“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
佤族民居
佤族民居为竹木结构、草屋顶“杆栏”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翅果油树或养畜禽。佤族民居因生活的地域或支系不同而在房屋装饰上有所区别。
交通
1956年10月1日,西盟佤族自治县通往思普区的第一条毛石公路——募西公路建成通车。当时,从西盟佤族自治县到澜沧需走1天,到思茅则要走3天。20世纪80年代,思澜路通车,每天有一趟开往思茅的客车,12小时即可到达,县道上的车辆也逐渐增多。进乡的土路上,最常见的是手扶拖拉机。20世纪90年代,通往乡镇的道路大部分实现了硬化,进寨子的路也慢慢打通,不过大部分仍是泥土路。
2014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实施了26项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公路总里程达413.28公里。募西线至新厂镇公路改造、中课天生桥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了翁嘎科镇班岳村、勐梭镇他朗村水泥混凝土道路改造等8项通村硬化工程;岳宋乡政府至中缅183界碑沥青混凝土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南锡公路、南新公路和114.5公里的建制村公路前期工作准备就绪。2018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所有村寨的进寨路全部完成硬化。
202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客运量33.81万人,旅客周转量达2940.3万人公里。2023年,全县境内公路里程为2443.117公里,其中,县管国道1条,长42.294公里;省管省道1条,长17公里;县管省道1条,长69.051公里;县道16条,长367.703公里;乡道50条,长434.167公里;村道120条,长370.264公里;其他公路480条,长1142.638公里。通往通道的公路里程为126.022公里,其中,县城至娜妥坝59.659公里,县城至183通道66.363公里。
军事边防
188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不再是中国藩属国。1886年,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会议缅甸条款》。该条约大体规定了尖高山以南的中缅边界,而以北地区则“俟将来查明该处详情”后再定。条约还规定,中国允许英国在缅甸行使一切政权,英国可自行其便。1893年,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向朝廷呈上关于与英国商办滇缅边界情形的奏折。奏折提及曾纪泽吕振羽英国交涉边界一事,但当时英国不愿商议,未能得出结果,且英国对中国的要求也不予承认。薛福成公使力劝清政府以大金沙江为界,江东归云南管辖,江西省归缅甸管辖。然而,此时清廷已内外交困,未对奏折进行详尽审议。1894年,英国再次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议定先查明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的边界,俟将来查明该地详情后,两国再确定边界。1897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
1940年7月,英国与日本谈判达成结果。英国向日本承诺,自7月18日起,将切断中国西南交通,禁止军械、弹药、汽油、卡车及铁路材料等经缅甸输入中国,致使中国抗战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同年7月16日,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就英国封锁一事发表声明,强调英国此举违反国际法原则,也违背了国联历来之决议,是间接帮助日本侵华。7月18日,英国和日本正式签订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
1941年6月18日,中英两国在重庆以换文的形式划定了中缅南段未定界。这条被称为“1941年线”的界线基本以1937年勘界委员会确定的条约线为基础划定。中方收回班洪区的猛角、猛董西南之猛卡、拱弄、拱勇、蛮回等乡,以及永广、猛梭和西盟各区。虽然较晚清时期的刘陈线增加了约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英国却借此获得了卡佤山区约3/4的土地。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10月1日,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1978年1月,西盟佤族自治县组建西盟边境工作站,隶属思茅地区公安处。后该工作站迁驻傈僳,改为傈僳族边境工作站。同年4月,成立公安局边防股,下设莫窝、岳宋、新厂、中课、傈僳、翁嘎科6个边防派出所和南康河二线检查站。1979年4月,西盟驻军奉命撤离西盟。同年5月,在西盟重新组建公安边防团。1980年1月,成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西盟边防大队,撤销县公安局边防股,6个边防派出所和二线检查站的干警改为现役军人,划归武警西盟边防大队。西盟佤族自治县与佤邦接壤,国境线长89.33公里,其中以山为界19.515公里,以河为界69.815公里。
风景名胜
木依吉神谷景区
木依吉景区主要景观有榕树、木依吉神像、岩画、人头桩以及五个“神潭”等。该景区位于西盟佤族自治县城城南、勐龙潭附近的密林中,距县城约五公里。从县城沿县道往勐梭镇方向出发,驱车约十来分钟即可到达。
里坎瀑布
“里坎”是傣语发音,“里”指的是好,“坎”指的是金色,即山好水好田园好。里坎瀑布傣语为“里坎喃朵塔”,位于西盟佤族自治县东北面5公里远的地方,藏匿于深山之中,瀑布由东朗河、东梭河汇流而成,随山岩形势,分阶梯级级下跌,景区内还有桥梁鼻祖之称的佤族藤索桥和具有药用价值的砂仁林。
勐梭龙潭
勐梭龙潭为天然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170米,近似蘑菇状,面积580亩,蓄水量500万立方米,最深37米,平均深度11.5米,年平均水温23度。
佤山榕树王
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至西盟佤族自治县公路——募西线K48M处,距新县城约12公里。榕树高约60余米、树冠直径长约100米、下垂气生根20多棵,宽幅达50多米,形成别具特色的独树成林景观。在佤山,榕树被人们尊称为神树,有村寨的地方一般都有榕树,并且保护完好。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云南西盟:雨后云海翻涌 边境小城美如画【3】.人民网.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概况.西盟佤族自治县.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自然地理情况.西盟县人民政府.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2025-08-06
生日快乐!今天西盟60周岁了!.微信.2025-08-06
云南省行政区划代码表.云南省民政厅.2025-08-06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西盟法院佤语、拉祜语预防养老诈骗顺口溜来了!.微信.2025-08-06
(第二期)统计公报(2024.7.8)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4-08-01
佤山秘境—西盟.微信.2025-08-05
西盟县民政局关于《西盟籍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西盟佤族自治县.2025-08-06
仿冒网站举报方式.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2025-08-06
西盟县设有疫苗接种点的医疗机构.西盟佤族自治县.2025-08-06
关于启用小型汽车号牌的公告.普洱市人民政府 .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一).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九).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五).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六).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6
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8-05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8-05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四十).微信.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西盟佤族自治县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08-06
普洱新闻网.普洱新闻网.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一).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四).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六).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七).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八).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一) 来源:西盟县委党史研究室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整理 时间:2025-02-20 阅读: 409.木鼓网.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二).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三).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四) 来源:西盟县委党史研究室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整理 时间:2025-02-23 阅读: 441.木鼓网.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五).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六).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七).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十九).微信.2025-08-06
普洱市县区建置沿革史.普洱党史.2025-08-08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二).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三).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六).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八).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二十九).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二).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四).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五).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七).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八).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三十九).微信.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四十一).微信.2025-08-06
普洱:西盟县举办归侨侨眷产业技能培训班 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普洱:西盟县举办归侨侨眷产业技能培训班 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2025-08-06
西盟秧落河采沙场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西盟县人民政府.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盟佤族自治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8-06
西盟佤族自治县概况(2024).西盟县人民政府.2025-08-04
西盟:田野山间满目金黄 在丰收中遇见最美的秋天.西盟县人民政府.2025-08-06
拉祜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5-08-06
龙摩爷圣地最让人感到震撼的人文景观.西盟县人民政府.2025-08-05
佤寨的标志——木鼓.中国科普博览.2025-08-06
西盟佤山的路 “变”了!.云南网.2025-08-06
政府工作报告.西盟县人民政府.2025-08-06
孙锡良:正确分析中缅关系的历史和未来.红色文化网.2025-08-06
张俊义|全面抗战时期中英修筑滇缅铁路交涉.张俊义|全面抗战时期中英修筑滇缅铁路交涉.2025-08-06
「百张海报迎百年」中缅两国就边界问题签订协定.中国日报网.2025-08-06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西盟县大事记(九).微信.2025-08-06
对政协普洱市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号提案的答复函.对政协普洱市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号提案的答复函.2025-08-06
云南西盟里坎瀑布:隐藏深山的绝美谧境.极目新闻.2025-08-05
云游 | 清凉一夏游云南 快到瀑布边“泼”洒快乐! .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5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 2017-2019周期 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杭锦后旗人民政府.2025-08-05
公示中!云南6个县(市、区)拟获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人民资讯.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