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管理学硕士,高级咨询师,中国知名现场管理专家、实战型生产顾问。曾在一家大型日资企业担任多个职务,包括人事课长、生产课长、生产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合资企业总经理。他在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专注于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培训、现场改善辅导及项目咨询。黄杰曾为多家企业提供生产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设计和改善服务,是国内资深的企业管理和培训、咨询师之一。他的课程适合希望掌握5S现场管理方法、降低成本并改善工作环境的企业高管、品质控制经理、生产经理/主管以及其他企业从业者。
企业管理原则
企业管理的核心原则是5S。“5S”由五个日语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增强员工意识和改善企业形象。5S活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
常见误区
错误观念
黄杰在推广5S管理实践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误解是:“5S谁都会,不就是打扫卫生吗?”尽管5S理论简单易懂,市场上也有相关书籍和培训课程,但许多企业在多次尝试后仍然未能取得显著成果,甚至连一些日本企业在中国也难以开展有效的5S管理。黄杰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员工缺乏认真的态度和到位的工作表现。他认为,5S是治疗这些顽疾的有效药物,通过5S活动,可以建立标准化流程,规范员工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从而实现全员自主管理,促进企业成功。
经济效益
一些管理者期望5S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如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然而,黄杰强调,5S活动最初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员工意识的改进和企业形象的改善方面。5S活动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已经做过5S
有些人声称自己的企业已经做过5S,但实际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不了解5S的本质,将其视为一次性项目;二是虽然曾经尝试过,但并未持续下去或取得预期效果。前者可能会错过通过持续推动5S活动获得的各种好处,而后者表明,在不具备坚实的基础管理的情况下,试图开展更高层次的改善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小企业无需5S
有人认为小型企业不需要5S,因为他们规模较小。然而,黄杰认为,无论企业大小,5S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初期,帮助每个员工养成良好的5S习惯要比企业壮大后再开始这样做容易得多。
推进步骤
整理
1S整理涉及区分必要物品和非必要物品,并遵循“三清原则”:清理、清除、清爽。整理推进包含十个步骤,并提供了多种实际案例,如设备整理、产品整理、在制品整理等。
整顿
2S整顿的目标是确保所需物品随时可用,其推行包括六个步骤和十种具体方法。整顿执行需要注意若干事项,并提供了一系列实例,如厂区位置命名和标识、在制品整顿等。
清扫
3S清扫的重点是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其推行包括六个步骤和要领。清扫应注意保持资料文件、公共区域和设备的整洁。
清洁
4S清洁的第一步是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使用。清洁推行包括五个步骤,并提出了三个不原则:不恢复脏乱、不制造脏乱、不扩散脏乱。
素养
5S素养旨在改变员工的行为,其推行包括若干步骤和要点。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制定礼仪守则并实施相关的培训。
安全
1S安全强调事前预防监督的重要性,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遵循原则
公平原则
中国的传统智慧“患贫患不均”提示管理者,若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下属。然而,过度强调西方管理学所说的“保罗法则”——奖励优秀者,惩罚落后者,有时并不合适。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如果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员工,那些有潜力的员工可能会因受到歧视而失去动力。此外,过于偏袒表现出色的员工也可能导致他们在后期变得难以管理。因此,作者建议,要么果断辞退表现不佳的员工,要么平等对待所有人,这对“患贫患不均”是最好的诠释。
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是指管理者应及时向员工反馈其行为或表现的结果。例如,当员工在会议上注意力不集中且经常遗忘已讨论的内容时,管理者可以选择事后告知其错误,或者直接在会议期间要求其复述他人发言,以便立即纠正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补偿原则
由于在日常管理中,完全的公平很难实现,因此补偿原则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允许管理者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补偿的方式,以平衡不同员工之间的待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