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版集团推出的全球畅销书《塔利班》中文版2014年12月16日在重庆宣布正式首发上市。这部揭示塔利班兴衰的权威著作中文版比2000年出版的旧版本增补了10万字,涵盖2001年“9·11事件”后至2009年塔利班的政权变化,以及新一轮大国博弈、石油争夺等。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塔利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塔利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突出了“9·11事件”后的大国博弈,介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全书将阿富汗战争中东中亚国际形势、世界大国间的石油争夺、妇女禁等内容全景式地为读者展现,可帮助读者全面认识塔利班。该书作者是巴基斯坦战地记者艾哈迈德·拉希德,国际媒体称他为“巴基斯坦最佳和最勇敢的记者”。他用了长达10年时间,穿梭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进行战地采访,采访对象有阿富汗普通民众,有底层士兵,也有塔利班高层。完成这本著作,拉希德·加努希整整倾注了20年的经历与心血。

出版过程

《塔利班》于2000年首次在美国印刷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28国语言,在全世界畅销,仅该书英文第一版销量就超过150万册。

重庆出版集团在该书首印时便开始关注,“9·11事件”后预计将有新版本,内容更丰厚,立即拿下版权。同时参与竞争的出版社有3至5家。

中文版译者钟鹰翔说,如果读者认为《塔利班》的意义在于找准了一个拥有新闻价值的主题,仅仅是一本依靠噱头、攀附潮流的书籍,那就大错特错了。

除了对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政治的解析,钟鹰翔认为,《塔利班》还能提供独特的知识,了解阿富汗这样一个中国之外的国家。

评论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小卫是《塔利班》中文版最早的一批读者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读了这本书,让他了解到塔利班这一带宗教的、抵抗性质的组织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成为恐怖组织。读者可从中了解阿富汗战争的前后、大国博弈、普通人为何成为恐怖组织成员、恐怖主义的根源等。

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邱振邦说,这本书没有过多地对恐怖主义、恐怖袭击本身进行描述,它是通过对恐怖主义组织产生的根源的分析,对反恐、维护世界和平提供重要见解。在全球反恐大背景下,我国也面临一些恐怖主义威胁。重庆出版集团出版这本书是希望民众了解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背景,有利于进一步反对极端主义、恐怖主义。

作者简介

《塔利班》作者艾哈迈德·拉希德巴基斯坦人,主要关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国际媒体称他为“巴基斯坦最佳和最勇敢的记者”。美国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价他是一个超过20年的远东经济评论记者。

目录

前言

编者按

第一部分 塔利班运动的历史

第一章 坎大哈,1994年:塔利班的起源

第二章 赫拉特,1995年:安拉的无敌勇士

第三章 喀布尔,1996年:信徒的领袖

第四章 马扎里沙里夫,1997年:北方的屠杀

第五章 巴米扬,1998—1999年:永无休止的战争

第二部分 伊斯兰教和塔利班

第六章 咄咄逼人的伊斯兰:塔利班的新型原教旨主义

第七章 秘密结社:塔利班的政治和军事组织

第八章 消失的性别:女性、青少年和塔利班的文化政策

第九章 海洛因之惑:毒品和塔利班的经济政策

第十章 全球圣战:奥萨马·本·拉登阿拉伯人在阿富汗

第三部分 新一轮的大博弈

第十一章 独裁者和石油大亨:塔利班和中亚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的纠葛

第十二章 塔利班传奇(一):油气管道战争,1994—1996年

第十三章 塔利班传奇(二):油气管道战争,1997—1999年

第十四章 操纵者还是受害者:巴基斯坦阿富汗战争中的角色

第十五章 逊尼派对什叶派: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争夺

第十六章 总结:阿富汗的未来

第十七章 卷土重来:2000—2009年间的塔利班

媒体评论

《塔利班》的读者有新闻记者,也有外交官,甚至连进驻阿富汗的美军山地师的军人也人手一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塔利班》一书的价值和影响。

——荣守俊,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常驻巴基斯坦任新华社首席记者

这本《塔利班》透过一个个新闻纪实、深度分析作者对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问题的长期关注研究,解读了神秘塔利班政权的兴衰、阿富汗政坛的风云变幻、民众疾苦和内忧外患的根源。

——赵鹏,新华社河南分社摄影部主任,常驻纽约新华社联合国分社

通过这部杰作,读者将对纷乱的阿富汗政治以及相关地区的无政府状态、毒品和教派冲突一目了然。

——帕特里克·希尔《星期日泰晤士报

《塔利班》充满了007式的元素。好战的军阀、崩溃的帝国、统治世界的狂想、暴力和性。在阿富汗问题上,艾哈迈德·拉希德是最可信的真正专家。

——杰森·伯克《观察家报

拉希德·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将一个复杂的故事讲得清晰透彻,他将塔利班的崛起放进了阿富汗内战中亚各国能源政策、美国国家利益以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的大背景之中。

——罗宾·巴内尔基《每日电讯报

本书堪称完美,值得一读。艾哈迈德·拉希德笔下那些细节不但关乎逸闻趣事,更是倾注了对于无辜人民的同情,这些人深陷国际政治阴谋和托马斯·霍布斯式的战争中不能自拔。

——罗杰·霍华德《观察者》

通过讲述在阿富汗10多年的个人经历,以及和神秘而癫狂的塔利班领导层的接触,作者抖出了不少内幕。

——理查德·比特森《新政治家》

拉希德写下了迄今为止关于塔利班的最详尽记录,对大博弈以后的阿富汗历史做出了一番总结。

——尼尔·吉拉姆《新闻纸》

感谢艾哈迈德·拉希德关于政府和公司之间勾结的详细揭露,那些石油公司的主管得到了有关经营的一本百科全书。那些突厥语国度中部分人也可以就此看出他们政府的嘴脸。

——迈克尔·彻奇《独立报

精确而冷静,关于塔利班的大师之作。

——《时代》周刊文献版

拉希德·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先生这本关于塔利班的著作的焦点在于外部世界对阿富汗危机的漠视。

——詹姆斯·布坎《伦敦旗帜晚报

据说此书对于托尼·布莱尔的思想状况很有影响。同样,它还是美国决策者的目光焦点,帮助他们支持一个稳定的政府以战胜塔利班。

——提摩尔·摩恩《星期日快报》

这是一部杰作,花费了21年的研究和写作……布莱尔给予了很高评价。德国外长费舍尔也在公开场合提到了它。

——卡梅伦·费舍尔《先驱报

他的这本新书不但是专业人士的必读物,也值得推荐给那些关心时事的读者,向他们展示一个国家如何从反抗苏联侵略的斗争渐渐堕入下流的过程。

——威廉·马利《今日世界》

参考资料

《塔利班》中文版上市 增补"9·11"后政权变化.中国新闻网.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