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邳中学(Gupei Middle School),简称“古中”,位于中国江苏省古邳镇,坐落在下邳古城旧址,素有“东方庞贝”之称。作为一所三星级省属重点中学,古邳中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朱棣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创建的“邳州学宫(学)”,后来在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8年)演变为“阳书院”。经历了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学校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邳州高等学堂”,1947年更名为“私立苏北中学”,首任校长为魏悟真先生。古邳中学秉承“传承两汉文化,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推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发挥潜能。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历史沿革
邳州学宫(黉学)
公元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古邳镇文庙东侧建立“邳州学宫”,是古邳地区较早的治学机构。
峄阳书院
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郯城地震波及邳城镇。邳州学宫淹没于黄河水患。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又在桥东北重建,并在学宫中设立书院。因址在峄山之阳,故名峄阳书院。内有讲堂、东西斋、文昌阁、南北文场、官厅等,颇具规模。
邳州高等学堂
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废科举、兴学校。
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峄阳书院改制为邳州高等学堂,为当时江北徐海地区最高学府。
官立圯上学堂
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邳州高等学堂更名为官立圯上学堂,教育内容上也有所改变,除文言文为必修课外,还授以数学、地理、自然等科学知识。
省立邳州女子师范学堂
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官立圯上学堂更名为省立邳州女子师范学堂。下设国文、算术、西文、地理、历史、科学等六科。
公元1934年,省立邳州女子师范学堂部分学科教研室北迁邳县运河镇,与江苏省立灌云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一起组建江苏省立运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邳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元1959年4月16日,邳县师专大专班迁至徐州市,与江苏师专一起组建江苏师范大学,后发展为江苏师范大学。因此,古邳中学办学历史与江苏师范大学、邳州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系出一脉,同根同源。
私立苏北中学
公元1947年,省立邳州女子师范学堂办学地点由古邳镇圯桥东北地区迁至育龙路羊山景区西侧,并更名为私立苏北中学,这是古邳中学办学历史上第一次成建制完全中学。
邳睢县初级师范速成学校
公元1948年,邳睢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城设立于古邳镇。
公元1952年9月,私立苏北中学更名为邳睢县初级师范速成学校。初办时为6个班(4个速师班,两个初中班)。
古邳初级中学班
公元1953年,邳睢县撤销。古邳镇划归睢宁县管辖。
公元1953年4月,邳睢县初级师范速成学校更名为古邳初级中学班。学校共设立三个班级(两个公办班、一个民办班,速师班毕业后停办)。
古邳初级中学
公元1956年7月,学校扩展至6个班。更名为古邳初级中学。
睢宁县古邳中学
公元1970年2月,学校发展至13个班,并设立高中部。经徐州市教育局批准:古邳初级中学更名为睢宁县古邳中学,并沿用至今。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学历层次高,管理和工作能力强,思路明晰、作风务实。高中90名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88人,达标率97.8%;中级以上职称47人,占教师总数51%,63.83%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能力和经历,54.9%的教师兼教一门选修课。近年来,有一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题,被徐州市教科所评为“有效教学实验基地”,有200多篇(部)论文论著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出版或获奖,有22位教师拥有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现有教职工134人,专业教师120人,本科以上学历126人,其中研究生11名,中学高级职称25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2人。
我校拥有雄厚的艺体专业师资,引起省内外广大学校争相学习的“古中现象”、“古中速度”和“古中精神”
办学规模
学校总面积44780平方米,生均26.59 平方米;建筑面积24652.5平方米(不含教师公寓),生均14.64平方米;宿舍面积8084 平方,生均9.21平方;餐厅2997 m2,可容1100名学生同时就餐。学校建有400m配套设施完善的标准跑道和一座水冲厕所,建有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71541册(不含电子图书),生均42.49册;理化生实验室严格按6:5:5标准配置,器材、准备室6口,实验器材、药品齐全,能够确保按课程标准开设全部实验,并能保证学生2人一组的分组实验;有学生微机教室4个,通用技术教室、艺术专用教室各2个,拥有齐备的音、体、美及摄影、摄像设备;还有设备完善、药品齐全的卫生室及心理咨询室。学校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校园数字化网络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其中供学生使用的电脑213多台,达到8人一台。学校绿化面积17648平方米,生均10.47平方米。校园布局三区分明,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优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校园文化
知名校友
硕士、博士校友【部分】
教学成绩
我校拥有雄厚的艺体专业师资,在近五年的高考中,我校先后有100多名艺体专业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深造,艺体特色教育的运作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引起省内外广大学校争相学习的“古中现象”、“古中速度”和“古中精神” 。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编写校本教材《下邳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开发下邳文化的课程资源,围绕丰富农村孩子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孩子综合素质,整合、提升、完善现有农村教育资源,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促进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校院建设过程中精心设计,着力突出“古风汉韵”这一特色,充分发掘古邳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辉映,彰显了邳城镇千年古镇风采。
2011年年底,我校自筹自建的“下邳文化广场”全新亮相。如:百米文化长廊、圯桥三进履等场景。为师生生活与学习创造了更加优美的环境。全景堪称一册立体的校本教材,让师生在传统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学习传统文化内化文明礼仪,将文明礼仪内化学生的一日常规行之中。
校园社团
圯风文学社,简介: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拓宽社员的视野,提高社员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2、维护社员的正当权益,在文学创造中为社员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3、组织社员开展以“爱我社,爱该校”为主题的宣传、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文明礼貌、勤奋上进风气的形成。
4、发动社员积极向各大报刊、杂志投稿,倡导“友爱、严谨、团结、奋进”,开创学校精神风貌新局面。
5、加强与市内文学社团的联系和经验交流,促进兄弟文学社间的深厚友谊。
6、在其他有意义的工作中,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青蓝工程
2012年9月19日下午,古邳中学2012-2013学年度“青蓝工程”专题研讨会在接待室圆满召开,新踏入工作岗位的聂美香、秦凤、安西强、张汇芬、武燕五位研究生同志分别与指导老师沈鹏、孟凡喜、丁建东、李妍、江永洲五位同志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拜师仪式。教务处刘西安主任主持会议并就本学期的“青蓝工程”的方案实施与考核管理作出具体安排和布置,副校长沈鹏代表校长室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部署,并就新教师的业务成长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作出了指导和建议。校长办丁建东主任、教科室李亮主任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就“教学五认真”,论文撰写,有效教学,学生和班级管理,个人成长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统一了思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化了“青蓝工程”的意义,并达成共识。此次专题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将对该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及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地理位置
地址:江苏省古邳中学现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古邳镇中心区育龙路110号、羊山寺景区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