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尾跳鼠,黑枕黄鹂普通亚种为Stylodipus telum (Lichtenstein),又被称为跳脚鼠。这种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永昌县等地,以及其他地区的特定环境中。羽尾跳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并已纳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羽尾跳鼠体型与三趾跳鼠相似,但耳朵和后足相对较短,后足具有三个趾,趾面呈棕褐色。尾巴较长,尾端的长毛两侧分开,形成了黑褐色的扁平状毛束。身体背部从鼻子一直到尾巴根部、前后肢上部外侧都是土黄色带有灰色,毛发底部灰色,部分具有黑色毛尖;眼睛周围及身体侧面为污白色;耳朵后面有一个纯白色的毛区;耳朵基部有一束污白色的毛,外部与顶端颜色一致,内部覆盖着白色短毛;尾巴背部呈沙黄色,其中一些毛的尖端为黑色,尾巴下面的颜色为污白色,尾巴末端的黑褐色毛较多,形成了扁平的羽毛状毛束。大脑颅骨扁平,嘴巴短小;鼻骨与额骨连接处形成一个深深的凹陷;顶间骨前面宽阔后面狭窄,其长度明显大于宽度的一半;眶下孔较大,呈卵圆形;颧弓的垂直分支宽大,中间有明显的向后突出;门齿孔宽广,末端接近上臼齿前缘连线,腭骨上有两个洞穴,腭骨后缘超过了臼齿列后缘。听泡非常大,略微呈现三角形形状,前端相互接触。乳突部位特别膨胀,其后端显著超越了枕骨后缘,因此头骨后端中部出现了一个凹陷。
栖息环境
羽尾跳鼠主要栖息在半荒漠地区的芨芨草滩和有盐爪爪生长的地方,也会出现在遍布羽茅根的草原,以及黏土和沙土的荒漠中。它们甚至会进入针叶林和灌木林带,或是生长小叶锦鸡儿、羽茅、葱属植物的山地石砾半荒漠地带。这些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并且会在冬季休眠。
生活习性
羽尾跳鼠的主要食物包括绿色植物及其种子。每年繁殖一次,通常在8月份仍然能够发现怀孕的个体,每胎产仔数量一般在2至4只之间。除了这些已知的生活习性外,其他方面的习性尚不清楚。羽尾跳鼠的天敌主要包括沙狐、荒漠猫、鼬科动物以及各种猛禽。
分布范围
羽尾跳鼠在国内主要见于永昌县。此外,它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体分布情况可见于同属物种的分布记录。
参考资料
靖远村民救助一毛发湿透野生羽尾跳鼠 获救后被放生.搜狐网.2024-10-24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野生动植物多到超乎想象.内蒙古新闻网.2024-10-24
羽尾跳鼠自然繁殖情况的初步观察.知网空间.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