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庆,男,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涵盖多铁性相变特性的模型化、材料物理性质的多尺度计算模型、材料相变及微观结构演化的相场方法研究等。

人物经历

1962年,陈龙庆出生于浙江东阳徐宅乡。

1970年,举家迁移到南马镇西田村(今花园村西田小区),先后就读于西田村校、南山小学、南马一中、西田五七高中。

1982年,获得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随后在浙江大学担任助理讲师。

1983年,前往美国留学。

1985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199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1990年—1992年,在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Armen G. Khachaturyanat。

1992年,加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

1998年,晋升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

2002年,晋升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正教授。

2004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出青年。

2008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12年,当选为美国金属学会会士。

2013年,当选为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士。

2014年,被评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杰出教授。

2015年,当选为美国陶瓷学会会士。

2017年,当选为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会士。

201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8年—2023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交叉领域高被引学者。

2019年,被任命为美国能源部CMS计算中尺度材料科学中心主任。

202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陈龙庆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对大块固体和薄膜中相变和中尺度微观结构演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理解;他与团队开发了各种材料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的相场模型,包括晶粒生长,相干沉淀,铁电畴形成,颗粒粗化,薄膜中的畴结构演变,存在结构缺陷的相变以及应力对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重点是应力/应变对铁电和多铁薄膜中铁电相变和畴结构演变的影响,铁磁形状记忆合金中的畴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电池中的电极微观结构演变,Al-,Mg-,Ti-和ni合金中的沉淀微观结构演变,应变主导的形态演变,位错等缺陷对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以及功能和量子材料中耦合电子和结构相变过程中形态模式的形成。

学术产出

据2023年11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官网和AMiner平台数据,陈龙庆在《Nature》《科学》《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Physical Review B》《Acta Materialia》《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800余篇,被引近77000次,H-index=135;获得授权专利3项,其中1项专利由英特尔授权;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计算材料科学领域合编三本书。

学术交流

据2023年11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官网数据,陈龙庆已经做了400多次受邀演讲,其中包括6次在戈登研究会议。

教授课程

陈龙庆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本科材料热力学和研究生高级微观结构热力学课程,他曾教授研究生课程,包括材料过程动力学、材料热力学和连续尺度下的计算材料科学。

培养成果

据2023年11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官网数据,陈龙庆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职业成就奖、美国材料研究学会研究生金银奖、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博士后奖、美国陶瓷学会材料科学研究生优秀奖、《Acta Materialia》最佳学生论文奖、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最佳博士论文研究奖、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青年领袖奖等60多项奖项。

出版教材

据2023年11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官网数据,陈龙庆出版了一部材料热力学教材《Thermodynamic Stability and Equilibrium of Materials》(材料的热力学稳定与平衡)。

个人奖项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龙庆对相场方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陈龙庆)因其在计算材料科学方面的领导地位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誉(has earned worldwide recognition and acclaim for his leadership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