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缅桂又名白兰,属落叶乔木,冬季温度适宜,会有花持续不断开放,只是香气不如夏花浓郁。

形态特征

高达17—20米,盆栽通常3-4米高,也有小型植株。树皮灰白,幼枝常绿,叶片长圆,单叶互生,青绿色,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其花蕾好像毛笔的笔头,瓣有8枚,白如皑雪,生于叶腋之间。花白色或略带黄色,花瓣肥厚,长披针形,有浓香,花期长,6-10月开花不断。

常绿乔木,树冠宽卵形,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至卵状针形长15~22厘米,全缘。花单生于叶腋,浓香花瓣被针形,长3-4厘米,共6~12瓣,花萼花瓣不分,雄蕊多数,雌蕊群有总柄,花白色,具浓香,5~9月开,果为骨突果,多不结实。

生长环境

白缅桂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爱高燥,忌低湿,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在气温较高的南方,12月至翌年1月即可开花。白兰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如将此花栽在有二氧化硫氯气污染的工厂中,具有一定的抗性和吸硫的能力。用二氧化硫进行人工熏烟,1公斤干叶可吸硫1.6克以上。因此,白兰花是大气污染地区很好的防污染绿化树种。

分布范围

原产喜马拉雅地区。现北京市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

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

繁殖方法

1.繁殖方法:白缅桂插不易成活,一般多采用嫁接,以木兰作砧木,在6月选2~3年木兰作砧木,选一年生白兰的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也可在6月用高空压条法进行繁殖。

2.栽培管理:华南多露地栽培,长江流域多用盆栽,冬季入室越冬,盆土适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砂壤土,并施有机基肥,生长期特别是夏季注意早晚浇水一次,春秋浇水不宜过多,冬季则逐步控制水量。白缅桂喜肥,以磷钾肥为主,要薄施,勤施,并在肥液中掺适量硫酸亚铁过磷酸钙,每隔1~2年换盆一次,并及时剪除病枯枝、徒长枝、过密枝。

3.病虫害:白缅桂易发缺绿病,注意增加土壤酸度,减少阳光直射,注意蔽荫,施肥不宜过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