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鼠,也被称为裸鼠,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老鼠,体长8~9厘米,体重30~60克,全身无毛,浑身皮肤褶皱,像沙皮狗一样,门齿发达外露,外耳廓消失。滨鼠是擅长挖地道的专家,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其中,裸滨鼠Heterocephalus glaber是滨鼠科最独特的种类,分布于东非。滨鼠的社会性很强,社会结构颇似白蚁,由雌性组成,“女王”为社群的首领。

生活环境

老鼠是哺乳纲中繁殖最迅速且最成功的动物之一,除了消耗或污染食物外,老鼠性喜磨牙,故因老鼠咬而遭破坏的包装材料或建筑设备颇为可观。老鼠极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成为主要有害动物。它们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杂物堆、垃圾堆放处等处,在带菌场所与干净场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物种特点

夜出昼伏

滨鼠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

智商高

滨鼠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视力差

滨鼠是近视眼,触须就是“导盲棒”,喜欢沿着墙沿奔跑。

钻洞本领高

滨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里、牲畜圈、仓库伙房处。老鼠具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如果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新物反应

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滨鼠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

食物

滨鼠的食性很杂,爱吃的东西很多,几乎人们吃的东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爱吃的是谷物类、瓜子、花生和油炸食品。一只老鼠一年大约可吃掉9kg粮食。

种群现状

种群数量的增长理论上应按几何级数倍增,但实际上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有限,在密度达到该环境的容纳限量时,增长速度在0的左右波动。治理鼠害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降低容纳限量。在人类不干预的情况下,鼠的数量既有季节变动又有年度变动。

老鼠危害

滨鼠可能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以下危害:

1. 盗食种子,毁坏树苗,危害林业。

2. 挖掘田地,偷吃粮食,危害农业。

3. 啃咬衣物、食品,传播疾病。

4. 在堤坝上打洞造成水灾。

5. 破坏财物:因老鼠要定期磨牙,所以会啃咬各种物体。

6. 污染环境:如田鼠亚科会破坏庄稼,传播鼠细菌等。

7. 传播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属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

8. 扰人安宁。

疾病传播

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

经研究老鼠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

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

2、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

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防治方法

生态灭鼠

采取各种措施破坏鼠类的适应环境,抑制其繁殖和生长,使其死亡率增高。可结合生产进行深翻、灌溉和造林,以恶化其生存条件。此法必须与其他方法配合,才可奏效。

生物灭鼠

保护鼠类的天敌鸮形目黄鼬、獾、猫及多数以鼠为主食的蛇,以控制害鼠数量。

器械灭鼠

用鼠夹、捕鼠笼、粘鼠板捕鼠。此法不适用于大面积或害鼠密度高的情况。

药物灭鼠

此法效果好收效快,适应范围广,要大面积灭鼠。但要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和第二次中毒危险性小,不使害鼠产生生理耐药性的灭鼠剂。使用0.005%溴敌隆毒饵,溴敌隆是第二代抗凝血药杀鼠剂,对农田鼠类和家栖鼠类都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