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辰,男,生于1939年,现任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及硕士生导师。他曾任农学系主任,在农业基础科学、细胞遗传学、亚细胞结构以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涉及常规育种技术。秦泰辰的教学涵盖遗传、育种、达尔文主义等多个学科领域,并且在玉米(包括小麦和水稻)的基础材料上进行了长达42年的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他是我国玉米雄性不育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其研究成果已达到分子水平,并成功培育出了多个品种,如“苏玉6号”“扬甜一号”和“苏玉12号”。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政府的认可,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与职业经历
秦泰辰自1970年起在扬州大学农学院任教,历任农学系主任等职。此外,他还致力于人才培养,指导了13名研究生的学业。
研究与成就
秦泰辰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农业基础科学、细胞遗传学、亚细胞结构以及分子遗传学等多个领域。他专注于雄性不育性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并在常规育种技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包括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秦泰辰还出版了多部专业著作,并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
主要作品
秦泰辰的主要作品包括《植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等专著,以及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60余篇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
秦泰辰.百度学术搜索.2024-09-12
从一个侧面论述玉米栽培学科走向.万方数据.2024-09-12
用胞质线粒体DNA电泳分析对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归群.掌桥科研.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