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城隍庙为闽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城隍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简介
沙县城隍庙位于县城东部,现存建筑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爱新觉罗·颙琰、光绪年间屡有修复。
沙县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占地6000多平米,建筑面积2890平米。地中轴线上,自前依次为山门、中殿、倒座抱殿、抱厦、厢廊、大殿。大殿面宽五间,通面宽23.27米,梁架结构台梁穿斗兼并,歇山顶。城隍庙结构坚固,布局合理,在营造上颇有地方工艺艺术特色,是沙县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这座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
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科学院迁入庙内办公,一直到1946年才迁回福州市。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故事
古县城隍爷
其前身为西汉河南郑州人,姓纪名信,是刘邦一名随身大将,出生于公元前约250余年间农历五月十一日,卒于公元前204年五月间。当年因项羽率兵欲全力 围攻河南荥阳时,汉王刘邦很着急,纪信就挺身而出,设法加以保护,即令丞相陈平代写了一封诈降书送与项羽,并说今夜汉王出东门投降,半夜时分首都中两三千 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络绎不绝,当楚兵拥至东门看热闹时,汉王乘机与张良、陈平、樊哙等数十骑从西门逃出。纪信待天明时穿龙袍扮汉王乘着龙车出城受降,项羽 发觉是骗局后,立即勒令将士齐集火炬烧毁龙车。在烈火中纪信英勇就义时还辱骂项羽的残暴,其忠烈之性深博后人敬仰。刘邦大军“四面楚歌”困死项羽,统一邻 邦,荣登皇位后,追封纪信为“永固汉烈尊王”。郑州市的城隍庙也祭祀纪信。古县城隍爷上殿祭祀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
各地庙宇祭祀的城隍爷都 不同,一般是当地一些有政绩的地方官或忠臣良将,他们去世之后百姓诚心供奉,希望他们在天之灵依然能保佑百姓安宁兴旺。当前沙县城关的城隍爷和永安市、尤溪县 的城隆爷有什么生日等庆典活动都要到古县城隍爷这来请示批准了才能拜寿、办酒席,每年都要来取神火,因为古县是他们的祖宗,他们原为古时“沙县区”管辖之 地。
古县城隍庙
位于古县村的渡口旁,古色古香,红墙碧瓦,飞檐翘角,庙前大坪左边矗立着一棵千余年的包朴古榕树,庙左侧边矗立一棵包樟古榕树,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庙前有大坪,庙后有大院花园,庙内分上下两栋,正殿两侧左右廊屋相对称,中置天井一个,庙宇建筑占地1600平方米左 右。
庙内上栋正殿中堂端坐城隍爷神像,一派帝王装束,审视人间善恶;案桌左右两边的龙帐后各立范将军和谢将军(俗称两将军为“黑白无常”)恭 候待命除毒惩恶,具有阴界阴森肃然之感;左堂有观音、孔子,右堂有活佛和五伏惮师、三仙奶、两丫环。下栋左堂从里到外分别供有真武大帝(玄武大帝)、(天地 人)三官、土地公、赵元帅、孙悟空等神像,右堂从里到外先后供有关羽、三圣、黄郑两相公、三太保、五显帝等圣灵。文革前每逢城隍爷千秋圣诞节,不仅琅口、镇头、沙县区一带朝圣者把小庙挤得水泄不通,就是三明市、永安市、尤溪县、大田县等一带也有不少人前来沿袭古老版图寻访自己归地所在的神佛庙宇。
该庙既是历代民众祭祀城隍爷的寺庙,又是沙县的前身“沙村县”之古“县衙”,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了。晋朝义熙元年(405年)始设沙村县时未建县衙,办公地 点就设于城隍庙内。其实古县城隍庙奠于何时无确凿考证,但早于或等于县府成立之时是无疑的。鉴于当时的沙村县府治周围无城池和后山护卫,面对的河池口岸又 较宽阔,唐乾符五年(878年)正值黄剿起义军攻入福建省,沙村县草寇四起,难以固守。朝庭派员前来镇守崇安州(古县往上游四华里处的仙舟半岛)的邓光布将 军常与兼管沙村县的汀州司录曹明商议迁治大事,后于唐中和四年(884年)凤林岗扬篢坂之县衙建成后即择吉迁址于今县府治所在地。有了新县衙,老县府城邑 即被称为“古县”、“旧县”(俗称“旧院”、“旧岸”),庙也被改称“古县城隍庙”。据祖辈们的回忆,该庙宇历经5次的翻新整修,所需木头会自动漂徙而 至,并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第一次全栋整修时正值春季,但年代无考;第二次修建下栋为民国七年(1918年),第三次整修上栋也在民国年间但具体年月不 详;1981年第四次全面整修,文革期间庙宇的梁和柱了几乎被破坏得腐朽不堪。1993年在县道教协会协助下搬迁古县小学并重修了下栋,当中的天井向内移 进了一米多。2005年县委书记池秋娜亲临古县村挂点,主持制定了古县旅游开发区的发展规划,特别关心城隍庙旅游点的改造事宜,本计划重新按原建筑风格全 面修建,鉴于古县新村等周围环境建设未跟上而暂缓,但清理整顿后的庙宇内外已焕然一新,前面开辟了一个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的大明堂和停车场,濒临沙 溪,视野开阔,修竹悠扬,景色十分秀丽明亮。
古县村现已列入县政府重点旅游区建设项目之一(“金古公园”),不久的将来古县被建成集文物、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金古公园时,城隍庙更是一个突显的朝圣游览之亮点。
历史传说
(一)
城隍爷惩恶扬善显英灵 第一次整修庙宇的年代无考,大约200多年前,祖辈的老人只记得传说中当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乡民筹划修庙方案时正愁没好木头,不几天南溪(南阳口至琅口 的小溪)漂出的木头竟会逆流而上往“古县”方向流。一看河里漂来许多木头,对岸上的琅口人撑着船来捡木头,可他们怎么搬也搬不动,木头总往城隍庙前左边的 河滩上漂移,琅口人赶紧说“哦!我是来帮忙的”,话音刚落木头就被搬动了。次日凌晨天快亮时,城隍爷还托梦当时负责修庙的两个主持人林发定、林发钦,“你 俩兄弟怎么还在睡大觉,赶快起床去修庙了”,梦者嘀咕说“木头还没买怎修庙”,“木头已堆在沙滩上了赶紧起来吧”。天刚蒙蒙亮两兄弟不谋而合前往河滩一看 果真堆着不少木头。还有一次,民国七年(1918年)第二次修建下栋时,工程还没完成,可木头已用完了,有个木工想卷席而走,可老天突然下起雨来,木工没 得回家了,河里还从东门方向纷纷漂来木头,木头在水湾处的大石头边顶下转个弯直往城隍庙前停留下来,流来的木头正好补上缺少的木头。真奇怪,雨也不很大,水也不很急,定是城隍爷又显灵了!第二天,东门一个叫“依儿”的木材商请了一个中国国民党官员同来庙里追讨木材,庙主说“这是我们庙里急用而为,不然那两根摆 面的大木头你带回去吧,不过你要自己问问城隍爷”,“依儿”上香后恭敬地向城隍爷问了个签,城隍爷不但启示可以,而且还示意他以后生意会更加兴荣昌旺。过 后不久,商人“依儿”果然前来还愿报喜。真是好人有好报啊!本文来自邢台佛教网
话说民国时期,也是真人真事,是现有村民的父辈在教子女要行善积德时讲述的一个故 事:有个作恶多端的地痞败类,成天无所事事而且好奸淫侮辱妇女、聚赌敛财结盟党,乡民真是深恶痛绝。有一天他闲着没事与几个朋友一起转悠到庙内来,当他走 到天井边上时就突然倒地而亡。真是神灵有眼,惩恶扬善!一时间乡民兴奋不己,扬眉吐气,好似庙旁的两棵古榕树也更加英姿勃发加倍护佑桑梓良民。
(二)
千年古榕神奇通人性自古都传古县有棵“榕抱樟”,其实应称之为“榕包樟”,榕树也不只一棵而是两棵,另一棵应称之为“榕包朴”。1996年,这两棵千年古榕都被列入省级 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只要到过古县村的游客,在大老远就可望见有两棵苍天大树正精心地呵护着也许比她年纪小点的城隍庙,莫问她们相差多少年岁,但她们已真 真切切地写下了一、二千年的历史。
据现有七、八十岁老乡民的爷爷的爷爷说,庙左侧边上的那棵榕树未开县前就有了,大约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最 初是在老香樟木的主干枝丫上长出了一棵榕树,随着榕树的不断成长,粗壮的榕须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樟树,后来不知是有人为破坏还是自然枯朽,樟树逐渐枝枯叶落至 今却只剩余朽被包在小叶榕树杆内。榕树自己也自我更新了好几回。古老更新几次的时间讲不来,最近的一次是在1981年,是古县老一辈的所见所闻。大约在3月 中旬育秧期间的一天下午,大家在田间忙播种,突然传来“大风把榕树刮倒了”的呼喊声,大家当心把庙压坏了,放下农活赶忙跑向城隍庙,一看庙仍完好如初,树 拦腰切断,其巨大的枝干却很通人性地端坐在庙侧二十几米开外,大家都觉得“很神奇”!不几月,当年的夏末初冬就发新芽长新枝,乡里人都呼之为永葆青春的“老来青”。邢台佛教网
话说庙左前方的那棵古榕树名叫“榕包朴”,也是榕树苗先在大朴树枝丫上寄生强壮后,大榕树紧紧包裹着朴树枝干逐渐演变为如今这种只见榕不见朴的状态。朴树,当地人称之为“朴子”,根、茎、叶都可入药,附近还可见到其撒下的种子生长出的朴树后代。她虽比侧面的那棵古榕年少些,但 它却蕴含着更多古老的和现实的传说。大约在百余年前的清代年间,古县城隍庙前左侧的古榕树(榕树属常年不落叶植物),突然二、三天内枝枯叶落,三年后才开 始发芽长叶。要不是在庙旁,早被人砍光当柴烧了。榕树发青茂盛后不久,有一天临近中午时,有一个南阳乡一带的农民,前来寻找一个叫古榕圣的商人,他向路人 说明:两年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在城关遇着一个好心的商人,说我身体不好,一家大小又缺吃少穿的,暂借我200两银子——“以后怎么跟你联系”,商人说“我叫 古榕圣,家住南溪口对面的岸上”。可今天他大清早来到此这一带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问遍了,就是没有一个叫古榕圣的人。说着说着就来到城隍庙前的榕树下坐 着歇脚,顺便将银子放在身边,抬头对着榕树问:“榕树爷,我要到哪找那位好心人呢?我要还银子给他。”低下头一看,银子没了。于是这位农民才恍然大悟,哦,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古榕圣原来就在此地,赶紧跪下拜恩人,“非常感谢你的资助,遇到你以后身体好了,这两年家庭也富裕起来”。从此以后,人们才认真回 顾一下,借钱给这位农民的时间正是榕树枯落到外出游不久的时期。
还有一回,离近点的时候,庙前这棵榕包朴又是一枯三年。在树光秃不久的时 候,有位沙县城关的木材商在福州市做生意时,因木材被海水冲走了生意亏损而身无分文,正在饿着向人乞讨包子吃,突然有人叫他的名字,可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就问“您是谁?怎知我的名字啊”,“我也是沙县区人,见过你。现在借你500两银子做生意,我家住在沙溪河畔古县城,我的名字叫古榕圣”……。啊!古榕爷,发了枯,枯了发,一千多年的岁月里不知你外出了几回,也不知你办了多少好事、救过多少人。
其实有许多的传说都是当时一些真实的神奇现象,她在 人们的脑海里游荡着一个比宇庙还大的大问号,从而驱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认识她,这也许就是能透彻大自然现象的科学的诞生过程。不管你信与不信,也不管你 知道与不知道,她们都客观地存在着。岁月老人又在向我们叙述着这样一个故事,你信吗?当然,当你站在真人真事面前时,你就不得不相信。
古县对岸的琅口镇有个镇头村,村里有个秀才名叫冯锦翔,现龄已八十五岁了,为人心地善良,知书达理,善做好事,喜题诗书,民间有什么婚丧喜庆和民间的公益活动都 少不了他。就在古县村的下院有一个三圣庙,每年农历 二月初五日、三月二十四日、七月十二日民间都分别为三圣德举行祭祀庆典活动,周围的民众都会来赶庙会。十几年前的三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冯先生一大早就从对 岸过渡到古县前来帮三圣庙庙会做礼部尚书,庙会非常热闹,应接不暇。时近傍晚,忙乎了一整天的冯先生正准备回家,走到榕树爷身旁时顿觉倦意袭来,又看渡船还在 河当中,于是就在榕树下的石墩上坐下歇脚,并顺手将眼镜放在地上放松一下双眼,不觉得渡船挺快的,只听梢公高喊一声“过河了!”,冯先生立即起身往渡口 跑,到渡口时突然想起眼镜忘了,可等回头取眼镜时眼镜不翼而飞了。船上的人都说肯定是榕树爷又显灵了!别人怎么说不在意,冯先生心里却在考虑晚上一家喜庆 的礼部尚书要怎么应付,——没有眼镜就无法写字啊。“唉,反正是要去的,先去再说吧”。可奇怪,从那天晚上开始不管写字还是看书比以往戴着老花镜还明亮,而且 至今也还不用戴眼镜。从此以后,凡古县村有什么活动他都会踊跃参加,而且逢人就说:“古县城隍庙前的古榕树真灵” !
(三)
城隍爷容辱护村民 这个故事发生在1951年的土地改革前期,县里下派工作组驻村调查登记土地评定成份时,村民害怕仅有的一点土地都被上纲上线,那时评上地主后是要挨批斗 的。于是,大家征得城隍爷同意后都把土地写到城隍爷的份上。开始评定成份的那天,正值春节前不久,雨里夹着雪下个不停,全村村民身着棉衣挤在城隍庙里开 会。工作组组长(叫石海成)质问大家说“你们的土地都到哪里去了”,村民说,“我们的土地都是城隍爷的”,“好,那城隍爷就是大地主!”接着命令他的助手 要把城隍爷枪毙掉。可奇怪,枪就架在案桌上近在咫尺,连开了数枪城隍爷的毫毛都没伤着,最后一枪只在其右腮边擦破一点皮(按民间的说法这是城隍爷不留神时 被擦破的)。石海成暴跳如雷,勒令把城隍爷身像拖到河里扔了。一会儿,城隍爷被拖得腿脚手臂七零八散掉地上,身子被扔到河里。当城隍爷身像漂到在河中心后 转几下又回到河边停住,幸亏没被工作组看见。天暗后,一个叫涂如妹的村民壮着胆把他偷偷地藏了起来。春节过后不久,城隍爷托梦于一个会雕刻的安平人(姓曾 名不详)说“沙县古县城隍爷我的肚子有些痛,请拿些药给治治病。”曾师傅会意地明白了隍爷的要求,次日就驱马前来救护、施法,康复了城隍爷的身像,就是今 日中堂后位坐着的大身像。前位的小身像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也是民间保存下来的。
参考资料
沙县城隍庙.邢台佛教网.201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