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夫(1868-1920),原名士楷,字良夫,号静庵,出生于嘉善魏塘镇。他自幼立志远大,勤勉求学,常常夜半始息。他在中医药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他的医案被用于中医学院的教学。

人物经历

陈良夫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考取了秀才,之后放弃了儒学转而学习医学,拜同乡著名医生吴树人为师。吴树人传授给他祖先张希白、吴云峰等人的作品,陈良夫认真抄录并日夜研读。他还深入研究了《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方》等经典文献,深刻理解了其中的精髓。他对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张景岳四位学者的思想进行了综合分析。陈良夫亲手抄录了吴树人的《延陵医案》,不断温习,探究其中的细微之处。他行医不久便声名鹊起,来自嘉兴市平湖市金山区上海市等地的患者纷纷前来寻求诊治。陈良夫精通脉诊,擅长治疗流行性疾病,也善于调养身体,尤其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上颇有心得。他的诊断和处方往往独具匠心。尽管工作繁忙,陈良夫未能留下太多著述,但他留下的《颍川医案》共12册,是由门徒孙凤翔、陈昌年等人跟随他诊疗时记录并整理而成,这些资料后来由他的儿子陈可南保存下来。其中的部分病例还被收录在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一书中。新中国成立后,陈良夫的医案也被用作中医学院的教学材料。浙江省中医专科学校的校长范耀雯曾赠予他“国医导师”的匾额。1981年,浙江中医研究所与嘉善县卫生局合作编写了《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陈良夫专辑》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学术影响

陈良夫的医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临床实践中,还在于他对后世的影响。他的医案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教育中。此外,他的学生多达近30人,他们在传承陈良夫的学术思想的同时,在当时的医疗界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陈良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嘉善县委员会.2024-08-22

【学会专访】嘉善陈氏:青囊有术.澎湃新闻.2024-08-22

“地嘉人善”的嘉善医林奇葩.搜狐网.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