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铜像是日本雕塑家高村光云的作品, 于1893年动工, 1897年完成。铜像铭文全文为漢字书写, 也许难为了现在的日本国民, 却方便广大中国游客。

铜像简介

西乡隆盛铜像位于日本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内。

1893年,在西乡隆盛死后16年,两万多人主动自愿集资为他树碑立传,由著名雕塑家高村光云制作了这尊铜像。

铜像竖立在当年西乡隆盛率领东征军与幕府军激战的地方,这是意味深长的。因为西乡隆盛虽出身武士,本人又是藩士,一直受到萨摩藩主岛津齐彬的器重,但他的事业是从倒幕、讨幕开始的,而上野战役的胜利,是他凯旋进行曲的最初几个乐章之一,足以使亲临当年战场遗址的游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西乡隆盛铜像可以说是一面铜镜,人们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可以见兴亡。

铭文简介

西乡隆盛铜像铭文全文:

「西隆盛君之偉功在人耳目,不須復述。前年  特追贈正三位。天恩優渥, 衆莫不感激。故吉井友實與同志謀鑄銅像以表追慕之情,  朝旨賜金, 費捐資賛此舉者二萬五千餘人。明治二十六年起工至三十年而竣,乃建之上野山王臺,記事由以傳後。」

那个时代, 日本人作兴郑重场合使用漢字书写, 也许难为了现在的日本国民, 却方便广大中国游客。

人物简介

西乡隆盛(1827-1877), 明治维新三杰之一。倒幕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曾任大总督府参谋率领征东军兵临江户城下, 与幕府谈判后达成“無血開城”。維新后在政府中担任参议, 因“征韓論”与政府发生分歧而下野。萨摩不满士族反政府兵变中被推举为首领,西南战争失败后自杀。明治政府对幕府旧员、“贼藩”子弟以及萨摩反叛士族等没有进行严厉的打击报复, 并且留用了其中不少的人才。新政府更没有摧毁“前朝遗迹”,例如上野公园中的东照宫至今仍然保留完好,皇居其实也是原来的将军府。这些政策减缓了国内矛盾并有利于消除内战后遗症, 不失为明智之举, 值得研究、对比。1889年, 明治天皇颁发特旨, 为西乡除去“贼名”, 追赠正三位。这座铜像是日本雕塑家高村光云的作品, 于1893年动工, 1897年完成。

历史背景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