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野号重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最上号重巡洋舰级的四号舰,也是铃谷号重巡洋舰型的第二艘。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的影响,熊野号和铃谷号都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加强。最初设计时,熊野号搭载155公厘主炮,被归类为二等巡洋舰。后来,她换装了203公厘主炮,成为重巡洋舰。熊野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多次战斗,但最终在1944年11月被美国军队航母编队的飞机击沉,当时她正在菲律宾的圣克鲁斯进行维修。熊野号的名字来自于本州岛中部纪伊半岛的熊野川。铃谷级的锅炉配置与最上号重巡洋舰级有所不同,而且这些舰只在建造时被归类为轻巡洋舰,但在1937年被改装为重巡洋舰。熊野号的主炮为三联装6.1英寸双用炮,但后来被改装为双联装8英寸炮。
主炮
重巡洋舰熊野号也跟他的姊妹舰一样,是以轻巡洋舰的姿态竣工,而在进入无条约时代后,就换装了203毫米的连装炮塔,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巡洋舰。但是,事实上原本采用的155毫米三连装炮塔是一款十分优秀的炮塔,长度达六十倍径,超过各国惯用的155毫米舰炮许多,虽然在穿甲力上略输203毫米炮一截,但是也不会相差太多,在两万米时,这种155毫米60倍径炮的贯穿力是100mm装甲板,而203毫米炮的贯穿力则是125mm。在射速上,这门炮的威力就得以展现,以改装后的最上级装备10门203毫米来算,每分钟能击发30发炮弹,但是如果像原来装备155毫米炮15门,每分钟则能击发75发炮弹。加上炮弹散布性能和作战性能都十分优秀,让许多炮术研究者在本舰换装203毫米炮时都感到十分可惜。
沉没版本
第一种沉没版本
在印度洋作战之后,熊野号回到本土进行整修,并在5月4日完成,随即准备参加对于中途岛的作战。在中途岛战役中,熊野号隶属于近藤信竹中将的进攻部队,并担任其中支持部队栗田健男少将的旗舰,统领其它三艘姊妹舰支持作战。在四艘日本航舰惨遭击沉后,栗田本来受山本五十六长官之命,于夜间接近中途岛并炮轰中途岛,但却半途回撤,没想到在这时候旗舰熊野号突然发现美国军队潜舰,一时阵势大乱,发生了悲惨的碰撞事件,最上号重巡洋舰与三偎号重巡洋舰相撞,损失严重。栗田少将只好留这两艘受伤的重巡,自己率领熊野号向西方遁去。结果第二天三号被美机击沉,最上号也受到攻击,几乎变成废舰。
1942年8月,熊野号在回国整备后又再度出击,这次他被编排在新成立以航舰为主的第三舰队中,跟姊妹舰铃谷号重巡洋舰一起编成第七战队,担任航空母舰的护卫任务。8月24日,他随舰队参加了东所罗门群岛海战(美方称东所罗门海战),虽然在战斗上日军并未获得什么战果,而且还损失轻航舰龙骧号,但是总算是把登陆部队陆军川口支队的4500人送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后,他也随空母部队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战役(美方称圣塔克鲁兹海战),但是这次第七战队被拆散,熊野号被派作航舰的近卫舰,而铃谷号则是与两艘高速战舰编组,担任前卫工作。在这场作战中日军击沉了美国航舰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并重创企业号航空母舰,但是自己的战机及飞行员却受损严重。
同属于跟马里亚纳海战中一样编制的第七战队,该部队拥有战列舰大和号战列舰,金刚号等的第一部队一同穿过了菲律宾中部的西布扬海,栗田舰队在萨摩岛附近突然发现美国战舰,熊野号舰首中了一枚敌军驱逐舰约翰斯顿号驱逐舰释放的鱼雷,造成舰首切断的惨况。后来约翰斯顿号又释放了一枚鱼雷,命中并击沉该船。
第二种沉没版本
1942年底一直到1943年中,熊野号除了一度回航本土进行维修以外,都在西南太平洋地区执行护航及运送的任务。1943年7月20日,熊野号在从拉包尔往寇隆班加拉航行中遭受到美国鱼雷机的攻击,右舷后部中雷一枚,随即返回腊包尔进行应急修理,然后经土鲁克一路回到本土完成修理工作。9月4日,熊野号在吴工厂完成修理作业,随即返回前线,在中太平洋一带巡逻。12月26日,熊野号从土鲁克岛出发,准备替一批船团护航至卡比延,但在发现美军战机后即回航,直到31日才到达卡比延。接下来,熊野号多在土鲁克─帕劳一带进行训练及巡逻,并在1944年2月进入新加坡的林加泊地,并一直待在那里进行训练。
1944年5月,熊野号随舰队从林加泊地出击,在塔威塔威待机,并于6月19日参加了马里雅那海战。在这场海战中,熊野号与姊妹舰铃谷号重巡洋舰、利根型重巡的利根号和筑摩号编成第七战队,在白石万隆少将的率领下隶属于栗田健男中将的第二舰队,担任航舰部队的前卫任务,该舰队亦包括了战舰大和号战列舰以及武藏号战列舰,是一只十分有力的舰队。但是,有在强的水面舰艇,空中作战一但失败也只有急速逃离战场的份,在小泽机动部队攻击队惨遭全灭,只剩下空空的空母向西逃回后,熊野号也回到了日本本土。
1944年7月,熊野号再度从日本本土启航至林加泊地待机。10月18日,他从林加出击,并在文莱加入了前往莱特湾海战征讨美国军队的栗田舰队,同属于跟马里雅那海战中一样编制的第七战队,并担任旗舰,第七战队隶属于铃木义尾中将率领的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该部队以战舰金刚号等为主,与栗田直率、拥有战舰大和号战列舰等的第一部队一同穿过了菲律宾中部的西布扬海,在那里他们遭受到美军战机猛烈的攻击。但是熊野号在西布扬海战中并未受伤,并随舰队参加了萨摩岛海战。10月25日,栗田舰队在萨摩岛附近突然发现美国航舰,随即全速追击,但是在美军驱逐舰拼死护卫以及空中敌机威胁始终无法消除的情形下,战果与自身强大的兵力不成比例。在追击战中,熊野号舰首中了一枚敌军驱逐舰施放的鱼雷,造成舰首切断的惨况。后来栗田舰队突然回航,熊野号也只能拖着损失舰首的舰身,以12节的速度慢慢逃回。
在熊野号经过圣贝迪诺海峡时曾遭到敌机攻击,在10月26日,经过民多罗岛南方的时候又遭受美军机攻击,舰桥左舷下部和烟囱附近命中三枚炸弹,炸烂了他的烟囱,并让他的速度又降到只有10节。在到达马尼拉后,熊野号进行了轮机的应急修理,但是由于舰首遭切断,航行阻力极大,他的速度也只提升到十五节。
1944年11月5日,熊野号在重巡洋舰青叶号及几艘海防舰的陪伴下,护卫六艘商船从马尼拉航行至高雄市。6日,熊野号在行经菲律宾的圣塔克路兹(并非南太平洋的圣塔克鲁兹,而是位于菲律宾的同名地名,北纬16度、东经120度左右)时遭受美军潜舰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已经希巴烂的舰首,造成第一炮塔以前完全切断,一枚鱼雷则是击中了动力舱,造成熊野号失去航行能力。身受重伤的熊野号只好由商船拖曳,在努力了二十个小时后进入了圣塔克路兹港,在港中经过舰员死命的修复,一度恢复了自力航行六节的速度。
但是,大批美机攻击圣塔克路兹,熊野号遭受约三十架的美军战机集中攻击,命中炸弹四枚、鱼雷五枚,终于沉没在港里。从莱特湾海战中第一次受到驱逐舰雷击以来,熊野号总共承受了八枚鱼雷、十枚炸弹,以十分痛苦的方式,满身疮的沉没。
舰上火力
203毫米60倍径主炮十门
127毫米副炮八门
25毫米对空机关枪八挺
13毫米对空机枪四挺换装后的要目
历代舰长
田中菊松 (海兵43期) 昭和16.5.24
藤田俊造 (海兵42期) 昭和18.2.17
人见铮一郎 (海兵47期) 昭和1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