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三,又叫“贺三朝”,是家庭、家族、亲朋好友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在某些地方,婴儿出生三天时,主人会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主持洗三仪式,为婴儿洗身,一边洗,一边念诵祝福的喜歌。洗浴完毕,主人备酒菜或面条招待亲朋好友,俗称“汤饼筵”,也叫“吃三朝酒”,亲朋好友则说一些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洗三”仪式的举行,意味着人生的开始,并得到社会的正式认可。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同时,也有着为婴儿洁身防病的实际意义。
追溯历史,“洗三”之俗在唐宋时候就十分盛行。唐朝韩偓《金銮密记》载:“天复二年,大驾在岐,皇女生三日,赐洗儿果子”。至北宋尚沿此习。宋朝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育子》中写道:“亲朋盛集,煎香肠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由此可知,古时洗三朝之俗颇为讲究,仪式隆重。清朝崇彝在《道成以来朝野杂记》中说:“三日洗儿,谓之洗三。”
命名由来
婴儿降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仪式给宝宝洗浴寓意消除污秽并为之祈福,俗称“洗三”。这一风俗由来已久,《幼学琼林》说:“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
历史沿革
按照中国传统礼俗规定,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俗称“洗三”“洗三朝”“三朝”等。目的是洗除污秽,保证婴儿健康,同时寓意洁白做人、增加胆量。这一习俗早在中古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北魏时,冯翊公主生子三日,皇帝到来,赐予锦绣彩缎。唐朝王建《宫词》中说:“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所谓“洗儿钱”,是唐代特制的一种的喜钱。这首诗说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为安禄山举办洗三礼。
“洗三朝”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唐代就很盛行。据《金銮密记》载述,唐“天复三年,大驾在歧,皇女生三日,赐洗儿果子”。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述了当时“洗儿”的仪式和盛况。
宋代时,洗三礼依旧盛行。据苏轼说,宋时闽地百姓三日洗儿,家人以及客人都要戴葱、钱,目的是祷祝此儿聪睿、进财。苏轼添第四子时也举行了洗三活动,他也去参加朋友孙子的洗三礼,写了一首《贺子由生孙》诗,“昨闻万里孙,已振三日浴”。梅尧臣家洗儿时,欧阳修等人往贺,但都不用带礼物,而是一人一首“贺洗儿诗”。梅尧臣答谢时也不发洗儿钱,同样是以“洗儿诗”相酬,“夜梦有人衣帔,水边授我黄龟儿。明朝我妇忽在褥,乃生男子实秀眉。
“洗三”是婴儿出生第三天时的礼仪。“洗三”礼起源很早,大概不晚于唐朝,武则天时有一位大臣叫张德,其妻生子三日,皇上宴请群臣以表庆祝,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也有“三日落脐炙囱”的记载。
“洗三”礼是“三朝”礼的一部分,在“三朝”礼中有“落脐炙囱”、“开奶开荤”、“三日浴”等。苏轼有诗云:“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
仪式内容
豫南一带,婴儿“洗三”礼相当隆重,大体有以下几项内容:置红色公鸡和母鸡于床前,产妇焚香祈祷,谓之拜床公、床母,然后由收生婆在桌案上摆观音神像。收生婆拜毕,将艾水置于床前,并置两个盘子,一个盘内装胭脂、爽身粉、茶叶、青布条、剪子、线等物;另一盘装有栗子、花生、枣、鸡蛋(均染红)。诸亲交集于床前,将枣、花生等投数枚于盆内,并由亲友、长辈往盆内投以铜钱。富裕之家有投银元戒指的,名为“添盆”。
亲戚添盆后,由收生婆将小儿洗净,搽粉抹胭脂,将脐带涂上烧过的白矾。在洗小儿时,收生婆还念念有词:“先洗头,做王侯;再洗肩,当大官;不愁吃,不愁穿,观音菩萨保平安。”
洗完后还要让婴儿喝少许用大黄熬的水,叫做“三日尝得黄连苦,终身富贵不受穷。”因大黄有清火去毒作用,故喝大黄水可以清洗小儿肠胃。
“洗三”礼结束后,盆内所有钱物全归收生婆所有。亲友们则欢聚会宴。
“洗三朝”习俗一般由年长的婆婆、奶奶主持,边洗边吟唱一些诸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唔食药”等赞语。
价值意义
“洗三”,是一种出生礼俗。中国民间视“洗三”为大吉之礼,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在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 “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同时,也有着为婴儿洁身防病的实际意义。
宁化县洗三朝习俗属客家人生礼仪之俗的一部分,既有深深的中原文化烙印,又有赣赣闽粤边地的地域色彩和客家各地的特色,经不断的实践改造,久而久之,形成宁化特色的洗三朝之俗。
相关风俗
在闽侯县,一个孩子出生后有四大庆,即三诞、满月、“做四个月”和做(一周岁生日)。“洗三诞”是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古时,闽侯民间有专门从事接生、“洗三诞”的中老年妇女——接生婆。小孩出生第三天,接生婆要被请来主持幼儿的洗礼,家人依例要予以红包。有的人家则由姥姥或祖母主持洗礼。
在满族传统的习俗中,“洗三”是满族延续久远的一个习俗,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亲戚朋友都来道贺,满族又称为“下奶”,“下奶”所送的礼品多为糕点、鸡蛋、红糖、花布和粉条等。富贵人家要摆上宴席来招待,一般人家炒几个菜,无论穷富在主食上必须是面条,俗称“吃喜面”又称“洗三面”,意为孩子长命百岁。
参考资料
新生儿的第一次洗澡,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24-03-06
修身行动 · 每日一礼: 三朝礼.文明嘉定.2024-03-06
宁化洗三朝之俗.三明日报.2024-03-07
侗族育婴:那些奇特有趣的习俗.人民网.2024-03-06
礼成人生①丨摇篮边的祝福——中国人的诞生礼.民族画报.2024-03-07
洗三朝.桃江县人民政府.2024-03-07
新生儿的“洗三”礼.固始县人民政府.2024-03-05
客家人习俗:“洗三朝”.瑞金报.2024-03-07
【闽侯习俗】洗三诞.遇见闽侯.2024-03-06
满族新生婴儿“洗三”.黑河新闻网.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