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户镇,是江苏省邳州市的下辖镇,位于邳州市最北部,与山东省兰陵县(原苍山县)接壤,镇政府位于四户镇振兴路1号。镇域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8.1万亩,社会人口5.5万人。下辖岗子村、栗家村、石羊村等1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全镇共有党员1531名,党的基层组织数35个,其中:1个村党总支、16个村党支部。截止至2021年,有户籍人数68926人,工业企业92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1家。

工业以石有矿为支柱,辖区内石有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5亿吨,农业以银杏苗圃和设施农业为特色,境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一大墩子古文化遗址,已有6000多年悠久历史。该镇种植银杏树有1700年的历史,全镇银杏面积两万四千亩,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特色农业。

历史沿革

明代时,四户有邳州市北大门之称,是江南省直隶淮安府邳州偃武二乡四户社驻地。

清朝,是邳北十八圩区团所在地。

民国期间,为邳县乡四户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四户全境解放,区政府设在四户。

1953年,属江苏省邳县,四户辖制未变。

1957年,建四户乡。

1958年,成立四户人民公社。

1983年,恢复四户乡。

1987年,建四户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四户镇下辖18个行政村,分别是四户、高板桥、杜庄、顾桥镇、找埠、夏墩、三王庄、赵家、栗家、道口、北竹园、白马寺、凤凰庄、沟涯、苏岗、北桃园、石羊、董塘。

2001年,村级行政区域调整,合并为17个行政村,即三王庄被撤销,苏岗更名为岗子。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四户镇下辖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四户村境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户镇位于邳州市北部边缘,苏鲁交界处,北与山东省兰陵县接壤,西与邢楼镇西泇河相望,南与岔河镇以及铁富镇毗邻,东与邹庄镇相依,地理坐标在东经117°98′、北纬34°63′,总面积81.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四户镇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1米,地势自北向南微倾。

水文特征

四户镇有境内西河、大汶河、紫沟等河流经境内。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四户镇内石膏资源丰富,总储量42亿吨,为全国特大型软石膏矿床。石膏质地优良,平均品位在80%以上,全部为二水石膏。主要有纤维膏、雪花膏,角砾膏、条带膏灰膏,可用于生产水泥中和剂、新型建筑材料、工艺制品、食品和医疗制品等。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四户镇家庭户数为11032户,常住人口为47858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四户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00万元。

第一产业

2004年,四户镇农业总产值165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20元。粮食种植面积3000公顷。初步形成了几大生产基地:通过江苏省农林厅认定的1333公顷优质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4000公顷优质瓜菜生产基地;667公顷优质干鲜果生产基地;1333公顷优质棉生产基地;1000公顷优质大蒜生产基地;1000公顷速生林生产基地。“三辣”种植面积突破667公顷,仅大蒜年产量就达500万千克;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其中早熟西瓜、反季节蔬菜各667公顷,共创产值6000万元;番薯301公顷,年产山芋9316吨;水产养殖面积133公顷,总产量达290吨;年出栏肉猪2万头,年末猪存栏1.24万头。饲养牛2100头,羊5.5万只,肉兔18万只,家禽64万羽。2018年,四户镇2018年新增设施农业620亩,高效农业、果木共计1.2万亩。深化农产品加工,发展订单农业,其中岗子村订单阳芋、竹园村的水果玉米订单农业初显成效。

第二产业

由于四户镇境内石膏资源丰富,石膏产业起步较早。四户石膏矿于1982年10月破土动工,1985年建成投产,矿区面积4万平方米,有矿工480人,固定资产400多万元。1994年,年产石膏50万吨,产值1450万元,实现利税220万元,产品销往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及东北三省。1993年,与枣庄矿务局合办远大膏矿,1994年底建成投产,年产石膏60万吨。2018年,四户镇引进金发科技高分子复合材料项目,一期15条生产线的设备已安装,二期选址完成。切削刀具制造与数控磨床项目一期设备已安装调试并完成投产;二期两栋车间基础完成。

文化

特色产业

四户镇是邳州市石膏大镇、经济强镇,四户镇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石膏产业、加快做大做强石膏产业,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重点。四户镇结合石膏、板材、设施蔬菜等产业特点,组织镇村干部、私企业主深入枣庄市官湖镇等地有针对性地参观考察,借鉴先进经验,促进邳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优质载体引凤,放大产业优势。四户镇加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高起点规划建设了陈高工业园、城南工业园和邳州市工业新区四户镇园区,吸引民资竞相注入。2003年以来已新增涉及健身器材、食品、机械、制药和纺织行业的私营企业94家,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就有7个。以厂引厂,靠项目上项目,四户镇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其经济总量突破工业总量的50%。肖桥村织布厂改制后,培养了100多个小老板,全村织布机今年翻了一番,已达500多台,年产值增至1000万元。民营工业发达的陈高村,48家私营企业9月底完成工业产值近2亿元,明珠织造、三宝织针等企业相继跨入定报企业行列和邳州市50强企业行列。开拓国际大市场,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海尔斯药业有限公司瞄准国际市场,培育科技开发队伍,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医药中间体畅销欧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四户镇已有近5成的企业产品外销,其中自营出口额达到3243万美元。

地名溯源

四户镇形成于元代,因此处居住着庄、陈、窦、佴四姓大户而得名。

民间技艺

四户镇民间技艺主要有农民画,1993年初,四户镇农民画社成立,由12人组成。到1994年,共创作、搜集制作民间美术作品5000多件,交入选作品1000多件,获国家、部省、市县级奖作品200多件,刊登在各级报刊的作品10多件,四户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农民画之乡”。

文物古迹

四户镇境内文物古迹有白马寺遗址、大墩子遗址,其中大墩子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位于四户镇竹园村东,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墩呈椭圆型,面积1.05万平方米,平均高出地面4.5米。1959年,古文化层被发现后,经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发掘鉴定,确认为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遗址包括3个文化层:上、中层系刘林、新沂市、花庄文化堆积物,已有4900年~5300年;下层为青莲岗文化堆积物,已有约5977年(士200年)。先后发掘墓葬544座,发掘出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随葬品4000余件。南京博物院陈设该遗址出土文物共27件,其中陶房模型、石匕首、鹿角镰等曾5次出国巡展。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纪年表》一书,援引了大墩子遗址作为青莲岗文化的例证。

社会

教育事业

民国四年(1915年),四户镇出现了第一所学校,有高级、初级两班。民国十八年(1929年),教育事业有进展,共有小学2所,革命前辈栗培元当时汤家小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四户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到1985年,全镇有小学17所,初中2所,幼儿园20所。1994年,全镇儿童入学率达99%。2019年末,四户镇境内有幼儿园、托儿所18个,小学8个,小学教师189人,小学生6044人。

文体事业

四户镇镇内设有文化站、图书馆(室)、篮球场、乒乓球活动室、网吧等文娱场所。1985年以来,四户镇对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计有绘画、剪纸、刻扎纸、雕刻、木版年画刺绣、编织老兰花布印染、泥木玩具制作等10多种。2018年,四户镇在镇区街道、广场、主干道等显要位置设立40个宣传牌500余平方米,宣传墙字墙画约3000平方米。开展“文明户”评选、“小候鸟守望团”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阳光艺术团利用春节前后和农闲时节送戏下村20余场。成立四户镇农民书画院,开展“书画进校园”系列活动。

医疗卫生

1985年底,四户镇集资建造980平方米的卫生院门诊大楼,设放射科、妇产科、医保科、防疫科等科。1993年,镇政府筹资250万元新建高标准的医院门诊楼。17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2019年末,四户镇境内有医疗机构18个,病床60张,执业(助理)医药师42人。

脱贫攻坚

2018年,四户镇脱贫923户,1931人,脱贫率达88.5%。争取省级扶贫资金400万元,建设冬暖式节能日光温室大棚20座。

镇村建设

2018年,四户镇对镇区沿街店铺外墙美化施工,绿化带进行改造提升,门头店面进行统一风格打造。新修镇区外环路5千米、董凤路东延段2.7千米、白马线1.5千米、高顾线0.8千米;新建公共停车点2处,标准化公厕5座。新(改)建镇域道路9万多平方米,道路绿化10千米,铺设污水管网7000余米并配套两座污水处理设施。

城镇建设

镇村面貌不断改观。四户镇的镇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新镇区开发为龙头的城镇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围绕开发新区、改造老区的思路,启动修编镇区总体规划、加快着手编制“一园一庙一塔一街”的详细规划和新镇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户镇镇区初步框架已经构建。随着丰利医院整体搬迁和镇政府等新办公楼的相继落成,以及文园商贸城、枫发工业集中区的陆续开工建设,一个集居住、商贸、流通、休闲、服务等二、三产业于一体的新镇区已趋形成。农村集镇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农民集居点、“村村通”、“村连村”、“改厕”、绿化造林、河道疏浚、泵站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使四户镇的整体形象不断得到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到2007年底,四户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73元。随着收入的增多,人们的居住条件更趋完善,消费方式不断变化,衣着消费走向时尚化、品牌化、个性化,饮食更讲究营养搭配了;除一般家用电器基本饱和外,空调、电脑、轿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各村居建起棋牌室、图书室,老年书画、京剧票友等社区文化、特色文化的弘扬,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四户镇在邳州市率先建成了20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人民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工伤保险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了保障。

旅游

白马寺遗址位于白马寺居民点境内,大墩子遗址位于竹园居民点境内,为保护文物古迹,这两处居民点将予以保留。

交通

四户镇有9条主干道,其中四南路、林四路,矿山路(岔四路)、邹四路为主要对外干道,其他如董凤路、白四路、四杜路、四找路、四栗路等路况较好。各个行政村基本通了水泥公路,路况一般。

参考资料

四户镇政务服务网.江苏政务服务.2024-03-18

邳州市四户镇:银杏苗木销四方.江苏省人民政府.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