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马车》是由瑞典AB电影工业公司出品,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执导,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托雷·斯文贝里、阿斯特里德·霍尔姆主演的奇幻剧情,于1921年1月1日在瑞典首映。该片改编自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讲述了在除夕之夜,流浪汉大卫·霍姆被死神选中驾驶马车,虔诚善良的修女艾迪特与大卫·霍姆相遇,她用自己的爱拯救了大卫·霍姆和他的家庭的故事。
剧情简介
有一个夜晚不同一般,那是除夕。救世军修女艾迪特得了肺病,而且病入膏肓,她无力继续侍奉雅威,只能回到母亲身旁等待那最终的归宿。艾迪特弥留之际,躺在病榻上呼唤着大卫·霍姆的名字。大卫·霍姆是个醉鬼,此刻正倒在墓地里,不断地咒骂幽灵马车。幽灵马车的主人是死神,死神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悲伤和绝望的欢迎,他无法推卸繁重的义务。马车的驭手由死神摊派,每年除夕由死神选中一人,命中注定他第二年要为死神赶车。是夜,死神选中的正是大卫·霍姆。大卫看见死神马车缓缓驶来,赶车的是乔治,他是去年除夕被死神选中赶车的。保罗·乔治虽然和大卫说话,但实际上乔治并不存在,大卫因乔治而堕落。
大卫曾经有个温暖的家庭,妻子、儿女、兄弟,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倒也幸福。但大卫在乔治的唆使下染上了酗酒的恶习,酒后打骂妻子,家境每况愈下。不久,他因酗酒受到监禁。狱中他见到因杀人犯罪的弟弟,狱头认为大卫应该代他弟弟坐牢,因为弟弟堕落杀人是因他使然。大卫意识到他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十分内疚,遂想改邪归正。出狱后,大卫回到家里,意外地发现人去楼空。他愤然发誓走遍天涯也要找到妻子,以解心头之结。从此大卫成为流浪汉,他不仅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所到之处,酒馆即是安身之所。他穷困潦倒,脾气越来越坏。一年前的除夕,他偶遇修女艾迪特,艾迪特热情地接待大卫,款以食宿,还给他缝补衣服,并邀请大卫明年除夕再来作客。因为她向雅威祈祷,让除夕的第一位客人得到快乐,可大卫对艾迪特善行的回报是嗤之以鼻。
死神把大卫带到艾迪特病榻前,艾迪特认出死神,并要求死神明天必须放开她,她要开导那个大卫这个有罪的人,因为大卫是她景仰和所爱的人。辞岁之夜,大卫终于寻到了妻子,看到他恶习未改,妻子十分失望,夫妻相会以吵架告终。大卫妻子悲愤已极,她要离开这苦难的世界。艾迪特自从去年除夕见到大卫后一直害病,大卫夫妇苦恼着她,她思念大卫。更令她苦恼的是,她已将自己献给雅威,她不能言明这病痛的祸根。她的灵魂要升入天堂,在这之前,她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大卫的灵魂。
死神对大卫说他要送给人们一句新年贺词“上帝,让我的灵魂在收割前成熟吧”。大卫躺在墓地里等待新年的来临,他给酒友们讲述死神马车夫的传奇。他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大打出手,大卫被乔治打倒在地,不省人事。艾迪特含笑死去,死神带大卫去见他的妻子,冥冥之中,大卫看见妻子正准备毒死自己和一双儿女,以结束痛苦的人生。大卫及时赶到妻子的身边,他的眼泪使他得到了妻子的宽恕,灵魂也因此得到拯救。大卫激动地呼喊雅威,让他的灵魂在收割前成熟。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幽灵马车》取材自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导演兼编剧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在改编过程中还揉进了他自身的生活经验。影片以导演的父亲为原型,导演亲自扮演男主角大卫·霍姆,不经任何化妆。而影片的故事是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闪回来叙述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前,时间处于停顿状态;未来、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
摄影手段
为了使得对比清晰,摄影师尤里乌斯·詹逊采用了特殊照明和叠印等多种技术手段。如在叠印技巧方面,大卫躺在墓地里,冥冥中他的灵魂脱壳,画面上出现灵魂与躯体的叠影,这里采用的是二次曝光技术。紧接着灵魂看见马车缓缓驶来,躯体、灵魂、马车的影象重叠在一起,在这个画面里采用了三次曝光的技术,还有虚幻的幽灵马车在浓雾弥漫的海浪上行进的画面等。
角色介绍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制作发行
主创公司
上映信息
影片评价
《幽灵马车》的改编对于当时嗜酒成风的瑞典来说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导演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在改编这部作品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于社会问题与道德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导演通过他的人物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抨击,也表达了他对原作小说中宣扬的生活必然要受严格信条约束的抗议。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以及对人物心理层面的创造性的挖掘使影片带上了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使观众印象深刻。
影片的摄影也很出色,这不仅归功于导演精致的构思,也得益于摄影师尤里乌斯·詹逊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力。片中新颖的摄影技术手段使得当前事件与闪回镜头、现实与梦境、清醒与恍惚、陈述语气与条件词语之间的区别显得尤为清晰。这些区别更由于自然主义和暴力场面与源自新教和民间文学传统的神秘主义的鬼怪场面之间的鲜明对照而更为突出。
导演在影片里不仅选择了表现人物深层心理的特殊角度,他也和摄影师一起找到了表现这种角度的最奇特、也是最恰当的手段,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了影片的观赏价值,而更在于它对于丰富电影语言和电影表现手段所做出的不可低估的贡献(《世界电影鉴赏辞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