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主义(日语:福田ドクトリン(ふくだドクトリン)),是指1977年8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出访东南亚时在马尼拉提出的对东南亚外交三原则。福田主义是日本战后首次具体阐明了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以后的日本政策对东南亚的政策基本维持福田主义的原则。
历史背景
19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很大转变,东南亚的南越、柬埔寨、老挝等非共产政权纷纷崩溃,中南半岛的这三国都成立了共产政权,并且威胁到其它东南亚邻国的安全,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而东南亚诸国国内的非体制、非政府势力也因为共产党在印支的胜利而备受鼓舞;苏联也趁美国撤出印支之际及时填补了东南亚的势力真空,东南亚各国都害怕现有的体制会被推翻。与此同时,东南亚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在1960年代已经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加强区域合作联系,东南亚的经济开始发展。而日本和东南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东南亚成为日本其中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而日本和东南亚在应对共产主义的威胁问题上亦必须携手合作。日本的ODA(政府开发援助)有近一半是拨给东盟五国的。不过随着日本对东南亚的出口剧增,东南亚各国的本土产业变得步伐艰难;日本在东南亚投资过猛、观光客的大量涌入,也遭到东南亚民众的抵触,引发了双方的贸易摩擦。1974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东南亚时就遇到前所未有的反日暴动,视为民众围堵日本大使馆、日本企业,焚烧日本车以示不满。而随着日本的国力迅速提高,东南亚各国也有担心日本重走军事大国的道路。
发展过程
1977年8月,福田赳夫出访东南亚,在马尼拉出席东盟扩大首脑会议,发表了《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说,提出了以上三条对东南亚外交的原则。同时他会见东盟五国领袖时,提出日本拿出100亿日圆建立“文化交流基金”,并且同意东盟提出的“共同工业化合作项目”(预订合作金额1,000亿日圆),还严肃承诺日本不会成为军事大国,指出国家的安全,不是依靠军事力量的强大,民生安定才是根本支柱。他还提出印支三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强,应该同情和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逼到苏联或中国的怀抱。
内容
福田主义包括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日本不做军事大国,而是要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其次,日本希望通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亚洲国家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互信关系。最后,日本将以“对等合作伙伴”的身份,积极参与和支持东南亚国家的团结和发展,努力改善印支半岛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重要性
福田主义被视为日本战后第一次明确了对东南亚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它是二战后三十年来日本东南亚政策的总结,同时也是七十年代以后日本东南亚政策的核心。福田主义明确承诺,日本将以和平和对等的方式与东南亚各国开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
后续发展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其任期内,继续发扬“福田主义”的精神,提出了“新福田主义”,强调构建亚洲防灾防疫网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日本与亚洲国家之间合作的具体措施。
参考资料
“福田主义”.新浪网.2024-08-16
日本外交的未来走向:“新福田主义”呼之欲出.北方网.2024-08-16
浅谈福田主义的出台对日本与东盟关系的影响.豆丁.2024-08-16
福田访华的意义:日本亚洲认识的新起点.搜狐网.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