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礼(Palm-Held Fist Etiquette),是一种礼节,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游戏,合拢在胸前,以示问候、祝贺或辞别,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行礼方式。

清朝时,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其行礼的形式则在民间发生了转变,如“打千儿”。其入关后,礼仪逐步汉化,抱拳礼就成了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1986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抱拳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行礼方法为: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两手手心向外前推。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

抱拳礼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礼仪形式,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武术比赛或武术相关的活动,还涵盖了多个方面,还应用于国学教育、礼仪培训课程、中国古典舞节目表演等。除了交往礼节的含义,抱拳礼又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抱拳礼还体现出谦虚礼让与尊重的精神内涵,寓意着相互包容、内外合一等文化内涵。

抱拳礼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其深远影响力。这一传统礼仪不仅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尊重、谦逊与和谐精神,也成为国际舞台上促进文化互鉴与理解的桥梁。

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载:“抱拳,一种礼节,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游戏,合拢在胸前,以示问候、祝贺或辞别。”

历史沿革

起源

史料中关于“揖”的记载中,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周代。先秦时期,揖礼分多种,多为特殊人物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在这一时期,揖礼分土揖、时揖、天揖、特揖、三揖等多种,土揖是推手前伸而稍向下,主要用于无亲戚关系的众姓;时揖是推手向前平伸,主要用于有姻亲关系的外姓;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主要用于同族同姓,这三者主要是从比较细节的动作介绍作揖的形式。至汉朝,揖礼与周朝有所区别,一方面它被简化,厌礼消失,揖礼分成的多种礼也不再采用;另一方面,“揖礼”也逐渐被赋予了不附权贵的文化内涵。

清朝时,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其行礼的形式则在民间发生了转变,如“打千儿”。其入关后,礼仪逐步汉化,抱拳礼就成了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

抱拳礼还有起源于道教的说法。有说法抱拳礼源于中国道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礼节。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拱手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演变

武术抱拳礼

自1986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也就是,右手五指握拳是力量的象征,表示“以武会友”。以左掌掩右拳,表示不炫耀武力,弯曲左手拇指,表示不自大。左掌四指肢并拢,表示四海武林同道团结齐心,发扬武术。

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抱拳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承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惩恶扬善、见义勇为的道德品质。

行礼方法

武术礼仪

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两手手心向外前推。

其中“掌”有3种内涵:其一,五指为掌,即是五湖四海皆为朋友,天下武术门派皆为一家;其二,表示习武者的德、智、体、美齐全,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其三,拇指内扣表示习武者不自大。“拳”,即为武之意,整体来说,掌掩拳相抱投于胸前,表示习武之人应是文武兼备、谦虚礼让、勇敢且不滋乱之意。

道教礼仪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文化内涵

武术抱拳礼仪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武术礼仪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除了交往礼节的含义,抱拳礼又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

相互谦虚礼让与尊重

谦逊与礼让,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共处的核心价值。这种美德不仅有助于个人正确评估自身,培养自我约束力,避免过度追求个人荣誉,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其理念与儒家经典中的“礼之用,和为贵”相呼应。在古代,侠义精神与武术之道中,"尚礼崇德"被视为根本,强调武艺需以德行支撑,体现了武术不仅是技艺的修炼,更是品德的塑造。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作为一种传统礼节,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作揖礼,通过双手相叠、身体微倾的动作,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与谦逊。这一礼仪不仅彰显了习武者的风貌与精神状态,更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发展。在社会层面,谦虚礼让的实践促进了人际间的和睦相处,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武术界的各门派能长期和谐共存,正是得益于这种精神的熏陶。在日常交往中,抱拳礼成为了传递武德、增进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武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相互包容与勇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任何形式的武术内容在开始前都有相应的武术礼仪形式作为指导思想,体现了一种约束力。武术在比赛或切磋武艺之前都施以抱拳礼,同时身体稍弯曲(作揖式的鞠躬礼),均寓意着相互包容。在比赛时点到为止,也是习武者拥有包容之心的体现,从而让彼此达到相互切磋、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的目的。

内外合一与自强

武术的内与外、形与精都有相互制约、关联、双向同构的整体,使人体身心能全面发展,即中国武术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中国武术礼仪“抱拳礼”中的“掌”“拳”分别代表的是“文”(内在修养)与“武”(外在功夫),即全面发展思想背景下,武术意、气、力的3个要素,从而达到身体健康,完善人格的目的。武术礼仪抱拳礼时刻提醒习武者,要内外合一,这才是真正的习武之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象传》,即人要有积极向上、刚健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武术礼仪抱拳礼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寓意是要通过积极参与练武,达到自强不息的目的,获得健康的身体,培育现实竞争意识。

应用

武术赛事民俗活动

抱拳礼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礼仪形式,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武术比赛或武术相关的活动,还涵盖了多个方面。在体育赛事中,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在各类武术、太极、散打等中国武术项目的比赛中,无论是赛前、赛后还是与裁判、对手之间的互动,抱拳礼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传统武术表演或教学场合中,抱拳礼作为一种尊重和致敬的方式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参与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国学教育培训

在一些学校、社团或文化中心开展的国学教育、礼仪培训课程中,教授抱拳礼是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学校、社团或文化中心开展的国学教育、礼仪培训课程中,教授抱拳礼是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中国古代或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角色们常以抱拳礼作为日常问候或表示敬意的方式,以此来营造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在某些传统武术馆校、或是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机构,员工之间或对顾客行抱拳礼,既体现了职业特色,也传递了友好与尊重。

古典舞

抱拳礼还应用在中国古典舞之中,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京昆为主)与武术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对抱拳礼的提炼也吸取在武术和戏曲中的抱拳礼元素作为基础,与中国古典舞的韵律加以结合。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抱拳礼具备着文化传承(中国礼文化),同时中国古典舞中抱拳礼的运用应有人物、情节、情感需要的变化,在文化传承与抱拳礼这个动作的语汇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凝练。在许多中国古典舞剧目当中有很多节目运用了抱拳礼,来塑造人物形象。

影响

抱拳礼成为了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帮助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通过这一具体而生动的礼仪形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谦逊和和谐理念。这种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共存与互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抱拳礼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国际场合,特别是在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会议、庆典中,作为一种特色礼仪被采用。它丰富了国际礼仪体系,使得全球礼仪更加多元化。在商务交流和外交活动中,抱拳礼有时会被用来代替西方的握手礼,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种无需身体接触的问候方式更显现出其独特优势,体现了对对方健康与安全的考虑,同时也传递出独特的文化韵味和企业形象。通过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等媒介,抱拳礼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非中文观众认识和模仿的对象。这不仅推广了中国武术文化,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学习中文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在语言学习、国际学校和文化交流项目中,教授抱拳礼成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和参与者亲身体验并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促进了跨文化的沟通与认同。

参考资料

..2024-05-01

行侠仗义抱拳致意——抱拳礼.重庆社科网.2024-05-16

你知道抱拳礼的含义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7

武术抱拳礼仪.登封市人民政府.2024-05-16

武术常识知多少丨抱拳礼的精神内涵.静安体育.2024-05-21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网易手机网.2024-05-21

北京晚报:“抱拳礼”有内涵.新浪体育.2024-05-21

SUS教你 | 传承中华礼仪,学做抱拳礼,像大侠一样打招呼 .搜狐.2024-05-21

文明礼仪|现在见面不握手呀,不握手.人民资讯.2024-05-21

国家级专家发起全民武术抱拳礼倡议,让中国精神崛起,让国术变“国潮”!.浙江在线.2024-05-21

主题教育 妇联行动丨永泰县妇联开展《国学讲堂》之传统“八礼四仪 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搜狐网.2024-05-21

【礼仪】抱拳、拱手大不一样:跟国家领导人学礼节.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1

疫情让“作揖”礼有所复归,您知道双手如何抱拳吗?大有讲究!.北京日报.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