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秋(1910年6月~1994年8月10日),男,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林家村人,曾任浏阳县武装部副部长,淳口区委组织委员。

朱水秋小时在家学篾匠手艺。1926年7月加入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投身北伐战争。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4月随部上井冈山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大队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作战,屡建战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嘉奖。1934年10月随主力红军参加长征,途中,率部取得攻占新田、遵义市等五次战斗的重大胜利。到达延安市后,调任八路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后改任五台山军分区副司令员。1938年后,朱水秋任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淳口特别区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调任浏阳县武装部副部长,淳口区委组织委员。1959年因伤病复发,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享受副厅级待遇。1994年8月10日,朱水秋在家乡病逝,享年84岁。

朱水秋在长征中率部取得攻占新田、遵义等五次战斗的重大胜利。曾获得两枚红星奖章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朱水秋出生于湖南浏阳市淳口镇林家村的一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困难,朱水秋小时只读了半年私塾,辍学后跟着大伯学篾工手艺。1926年7月,叶挺率北伐军入浏阳,在县城休整扩编,早对军阀混战不满的朱水秋,积极报名应征,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补充连,任二等兵。同年8月,补充连在平江县参加军训后,开往湖北南湖独立团驻地等待分配,不久,叶挺团长命令补充连分到各建制连,朱水秋被分到二营七连。独立团奉命围攻武昌城,二营受命选精兵数人乘夜爬城,朱水秋入选。深夜,他们扛着楼梯,潜至城下,首先登城。正准备移梯下城时,被敌人发现,敌人拼命阻击,朱水秋弹中左臂,几乎倒地,敌军火力过猛,二营奉命撤退。这次爬城,虽未成功,但朱水秋沉着勇敢,受到表扬,被升为一等兵。

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朱水秋编入七十三团二营七连。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在南昌市宣布起义,脱离蒋介石政府。二十五师于当天参加起义队伍,后二十五师奉命随起义大军南下广州市。途经江西会昌时,正遇贺龙部与蒋军钱大钧部作战。二十五师派七十三团增援贺部,与贺部一起攻克了会昌城,朱水秋在这次战役中战绩突出,击毙几个敌人,被升为班长。二十五师后来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井冈山会师后,朱水秋编在二十八团一营二连三排七班。仍任班长。

1928年9月,二十八团奉命攻打永新县,歼敌一个营,留守三天后又撤回宁冈。半月后,第二次攻打永新。敌人守军增加到一个旅。二十八团选出精壮若干人,黄昏时乔装进入城内,杀死哨兵,后卫一拥而上,又歼敌一个营,余敌溃走,再度占领永新城。朱水秋在这次战斗中,是选出的精壮之一。他胆大心细,立有战功,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9年春节后,毛泽东、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远征龙岩市上杭县长汀古城赣州市瑞金市会昌县兴国县等地,开展打土豪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工作。朱水秋不管分配做什么工作,任务总是完成得很好,多次得到首长表扬。1930年春,在赣西南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红十二军,发展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以下设纵队,红四军辖三个纵队,朱水秋编在三纵队八支队,由于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排长。7月,彭德怀率部攻打长沙市中国国民党大为震怒,遂集中数万兵力进犯平浏苏区。毛泽东闻讯后,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增援,先抵文家市,击溃了敌军一个旅,缴枪三千余支,击毙旅长戴斗垣。三纵队奉命追赶残敌,追到长沙城附近的猴子石,与敌发生激战,朱水秋胸侧中弹,第三次负伤。战斗结束后,他被任命为八支队七大队大队长(后改为连)。

红军反“围剿”战争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进行整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的3个纵队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十一师、十二师,每个师辖三个团,从二十八团编至三十六团。朱水秋荣升为三十五团团长。辖四个连(无营)枪三百余支。

1931年5月,蒋介石集中20万兵力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次战役中,朱水秋经常以最少牺牲,取得最大胜利,受到朱德的称赞。1933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攻宜潢县,敌肖乾师驻在城郊山上凭险顽抗。红军用一个团兵力,两次攻山,均未得手,最后,命令朱水秋率全团官兵强攻,战斗胜利后,朱水秋团受到红军总前敌委员会嘉奖。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回到中央苏区再次改编。一军团下不设军,原第三军改为第一师,第四军改为第二师,地方部队编为第三师,每师设三个团,从一团编至九团,朱水秋任第五团团长。1934年8月,中央红军为提高军事文化素质,在腾田开展比技术、比文化活动,朱水秋的第五团取得各个项目的胜利,由朱德授予“红星模范团”奖旗,朱水秋本人得到两枚红星奖章

9月,蒋介石准备第五次“围剿”,首先用一个师向广昌的大雄关进犯,朱水秋团奉命截击。五团驻地大雄关有六十华里,仅用四个小时赶到了目的地。当登山布防尚未结束,敌军已到。朱水秋在指挥反击敌人第一次冲锋时,脚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接着,参谋长与政委先后牺牲,形势极为严峻。朱水秋令全团必须坚守阵地。当敌发动第三次冲峰时,五团奋勇应战,第四团、六团赶到增援,三面夹击,敌大败而逃。战后,朱水秋被送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经三个多月伤愈出院,调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结业后,改任红二师六团团长。

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朱水秋团奉命先行。部队到达新田县时,城边有一条两百米宽的河流,是中国工农红军必经之路。朱水秋团承担抢架浮桥任务,守敌据险阻击。朱水秋派一个营绕到敌侧,佯作攻势,诱敌应战,另两个营快速架桥,仅两小时,桥即架成,大部队安全渡河。11月,红一方面军要通过湘桂交界的觉山,蒋军两师兵力拦截。朱水秋的六团和四、五两团担任掩护。与敌激战三昼夜,虽有伤亡,但牵制了敌军,保证红军大部队顺利穿过了觉山,到达通道。六团又奉命攻取黎平县。深夜赶至城下后,朱水秋命令第一、二营为第一梯队,第三营为预备队,爬城猛攻。敌慌乱,弃城逃命。三营追击,缴枪二百余支。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黎平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下一步夺取遵义市,命六团直攻遵义。朱水秋接令后,率第1营和侦察排为尖兵,政委和参谋长率二、三营为后卫,渡河后,步行30华里,遇敌一个外围营阻路。朱水秋觅地停扎。1934年12月4日清晨,天下大雨,敌人还在梦中,朱水秋已率部到达。敌军仓皇,第一次世界大战即溃,全部缴械。1935年元月5日,朱水秋将俘虏组成一个排,由被俘连长带领,伪装败散士兵逃回。朱水秋团随俘混入遵义城内,全团二十多个司号员,齐吹冲峰号,号音震天,杀声惊耳,敌军各自寻路逃命。中国工农红军如探囊取物,一举占领遵义城。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遵义市出发,朱水秋团又受命先行,越过了三千里草地。行至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时,遇上敌军以逸待劳的优势兵力,朱水指挥部队击溃敌军,扫清了大部队前进的障碍。到达延安市后,朱水秋调任八路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1937年,改任五台山军分区副司令员。

地方工作

1938年朱水秋因身上未取出的两颗子弹,旧伤复发,请假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治疗。当时,中共长江局设在武汉,周恩来、叶剑英常在此办公,湘鄂赣特委副书记罗梓铭到长江局汇报工作,为加强边区抗日领导力量,要求将朱水秋留在特委任军事部长,得到周恩来同意。从此,朱水秋便留在湘鄂赣地区工作。

1939年6月,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制造平江惨案,将涂正坤、罗梓铭等湘鄂赣特委(对外称新四军平江办事处)负责人杀害,朱水秋因公外出,幸免于难。事后,他离开平江,回到家乡淳口,经特委批准,成立淳口特别区委,朱水秋任书记。1940年春,国民党浏阳当局掀起反共高潮,对地下党员密捕密杀,朱水秋与朱冬梅等人,挑起县委工作重担。5月,朱水秋召开党员骨干会议,布置开展日寇占领后的反抗活动。敌特分子多次跟踪谋害,朱水秋均机智脱险。浏阳解放前夕,朱水秋与地下党取得联系,恢复组织生活。

解放后调任浏阳县武装部副部长。1951年,入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任淳口区委组织委员。1959年,因老伤复发,去南岳老干部休养所开刀取出子弹。不久,办理了离休手续,后一直在家乡休养。退休之后,朱水秋偶尔会回到淳口乡下,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帮助家乡建学校。1994年8月10日,朱水秋逝世,终年84岁。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长征途中,朱水秋经常将地图摊在马颈上,进行工作,被战友们叫做“鞍上办公”。

荣誉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为提高军事文化素质,在腾田开展比技术、比文化活动,朱水秋的第五团取得各个项目的胜利,由朱德授予“红星模范团”奖旗,朱水秋本人得到两枚红星奖章

参考资料

长征途中朱秋水奇袭加伪装 率部攻下遵义城(图).中国新闻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