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流程再造是在引入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对政府部门原有组织机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彻底的重组,旨在形成政府组织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以适应政府部门外部环境的变化,谋求组织绩效的显著提高,使公共产品或服务更能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满意。
发展背景
政府流程再造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再造”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将企业管理中的流程再造思想和管理方法应用于“政府再造”之中的产物。在中国,实施政府流程再造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促进内部协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政府实现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主要改革方向。
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盖伊·彼得斯认为,对于体制转换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属于全民的、正直的马克斯·韦伯式的官僚政府至关重要。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性转变中,官僚制形态还处于从前现代官僚形态向现代官僚形态的过渡时期,因此首要任务是创建一个完善的官僚制行政体制。然而,面对全球“政府再造”的行政发展挑战和压力,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优点,将政府流程再造的理念融入到官僚制行政体制的健全与完善中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行政运行模式和行政发展模式的政府流程。
实践障碍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尝试实施政府流程再造,但在当前中国的行政环境中,它的推行面临诸多实践障碍:
观念障碍
政府公务员在观念上存在障碍,包括对“流程”概念的理解偏差,以及“官本位”意识浓厚等问题。
体制障碍
中国政府体制正处于转型期,职能分工仍然是政府行政的基础,而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确立。
技术障碍
政府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率较低,成为政府流程再造的技术障碍。
路径选择
在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下,政府流程再造应坚持ESIA原则,即清除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处理环节和相关程序,简化剩余的政府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作业集成为一个工作流程,并通过自动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观念再造—职能重塑—结构重组—流程重建”的路径,逐步推进政府流程再造。
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 政府流程再造.百度教育.2024-10-30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造政府流程,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效率?.百家号.2024-10-30
通过结构赋能,有助于推动政府流程再造,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百家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