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脉断裂带(Altun active fault belt),是青藏高原西北边缘的一条自然边界,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自高原西北部斜切西昆仑山,经苦牙克、安迪尔河、车尔臣河、切入阿尔金山地,沿索尔库里谷地继续往东,经党河疏勒河延至甘肃玉门镇一带,主体部分长达1600千米。

简介

阿尔金断裂带(Altun Tagh fault zone)地处西藏自治区、新疆、青海省甘肃省交界的阿尔金山脉地区,是中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北东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带。它西起新疆与西藏交界的拉竹龙,向北东东方向斜切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东端隐没于巴丹吉林沙漠之下,全长达1600千米以上。它由多条长达数百千米的断裂组合而成,总体呈NE70°方向直线状延伸,断层面倾角70°以上。卫星影像图上主干断裂具有舒缓波状的线性特征,地面上以狭窄断层谷、断层崖断续分布为特点。

对该断裂带的走滑规模,不同学者的结论相差很大,少则250千米左右,多则达1200千米,一般认为其位移量约400千米左右。中生代以前阿尔金山脉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而现今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和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推挤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是青藏高原西北边界断裂带之一。

构成

在几何结构上,阿尔金活动断裂带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条大的一级断裂,即:阿尔金南缘活动断裂(长1600千米)和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长600千米)。它们控制了整个断裂带的边界和延展范围。

这两条一级断裂均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二级分断裂,其长度一般为100~200千米;

第一条二级分断裂又由若干三级分断裂组成,单条三级分断裂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0千米,其断面基本上是连续的,可认为是断裂带内部的基本单元。

在一部分挽近活动明显的三级分断裂中,存在许多新的剪切破裂面,长度可达几十至上百米,构成古地震地表破裂形变带。

断裂活动

对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第四纪运动学特征进行的大量定量研究和统计分析表明,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左旋逆走滑性质。阿尔金山脉活动断裂带自上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差异运动(夷平面变形)幅度约为600~1200米,西部略大于东部。左旋走滑位移总幅度估计为50~75千米,但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看法。

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研究表明,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上的古地震是频繁而强烈的,沿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保存较完整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形变带至少有十多条,每一条都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对它们的详细研究(包括组合槽探)已揭示破坏性古地震事件达30多次,估计其中有十余次的震级为8级以上。根据这些古地震事件的年代测定结果分析,阿尔金山脉活动断裂带的7级以上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约为800~1000年,而8级以上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约为2500年以上。

地震灾害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介绍,此次地震位于中强地震较为活跃的阿尔金断裂带,距震中1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共发生过13次以上5级地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即2008年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和2012年8月12日于田6.2级地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