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平,男,1947年11月生,山东招远人。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编委,高级记者。毕业于山东大学

简介

孙玉平,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电视台编委、高级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兼职研究员,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理事,东方国际艺术基金会理事、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等。1971年开始摄影、摄制电视新闻、专题、大型系列片和文学创作,在国内外发表摄影艺术作品170余幅,摄制电影、电视纪录片70余部(集),其中在国内首次摄制的《海市蜃楼》和《泰山》、《走进荒原》、《中华泰山》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作品获国内外奖64项,国家级政府奖18项。著作有《追求》、《中华泰山》,论著《电视纪录片创作求索》等。业务成果被选送联合国,载入地方志,编入教科书,报道于国内外70多家报刊,事迹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1988年至今被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省政府连续选拔为省级拔尖人才,1992年被评为省“青年记者十佳”,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成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五集电视纪录片《泰山》获全国一等奖,同时获优秀摄影奖、优秀解说词奖、优秀音乐音响奖,成为全省第一部获全国一等奖和获奖最多的电视片。该片载入《泰山志》,被国家图书馆和联合国收藏,作为泰山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依据。

《泰山》成为孙玉平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可有谁知道,当时他500多天没回家。近两年中,孙玉平查阅资料近1000万字,300多次登上泰山,30多次拍风雨,60多次下后石坞,100多次拍日出……终于发掘了“天门飞瀑”、“万人登岱”、“碧霞宝光”、“岱顶雾凇”这“泰山新的四大奇观”,把泰山之极、之特奉献在观众面前。

后来,孙玉平摄制的《泰山揽胜》传播到20多个国家,再次声名远扬。

1988年6月17日,省级5家媒体安排专人等了两年没拍到的泰山海市蜃楼,孙玉平在拍别的片时,利用在泰山观察积累的气象知识逮了个正着,在我国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用摄像机拍下了30年罕见的海市奇观。

这年,他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新闻界第一个“省级拔尖人才”。

后来,他又接了《中华泰山》大片。

对于《中华泰山》,片子拍完,整个工程才进行了不足一半。在编辑机房里,孙玉平把数以千计的录像带、史册、书籍、地图、索引、卡片……像摆棋子似的摆开,昼夜奋战。有一段时间,他断断续续地干了22个通宵,浑身乏力,最后晕倒在编辑台上。

《中华泰山》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等30多家媒体发表了10万多字的报道和评论。

孙玉平正担任大型系列片《闯关东》的总编导。以后还要搞100集《大哉,孔子》,并再拍一次泰山

孙玉平说,泰山和新闻事业的融合养育了他——给了他正气,不信邪;给了他豪气,不怯懦;给了他毅力,不退缩;给了他智慧,不浅薄;给了他激情,爬上一个又一个高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