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珊,男,1858年出生,1942去世,别名淮清,平远县超竹乡丰光村人,中华民国平远县县长(知事),民国9年(1920)9月任知事,民国14年(1925)任县长。
正文
姚海珊(1858 —1942),别名淮清,广东平远县超竹乡丰光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思维敏捷,聪颖过人。14岁才拜附近车上村一小寺之寺僧为师,从读三年,屡应童子试,未能取录入学。后经族长支持,在本村设私塾当先生。其族侄姚雨平、姚竹英及其子姚万瑜皆出其门下。
清光绪年间,大乡姚德胜,在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怡保埠,经营锡矿业致巨富,在其故里羊子甸,创设芝兰学校,以教育其子弟。并开设万和饷当,聘海珊为经理。此后,他亦经常至南洋马来西亚,帮助德胜经营企业,还带其子万瑜在当铺学习经商。当铺与芝兰学校相连,万瑜常到学校阅读书刊,得知世界大势,萌发革命思想,与姚雨平等向往革命运动,离乡赴广州市秘密加入同盟会,海珊亦赞助他们的行动。他在南洋时,亦参加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年) 9月,广东省光复后,姚雨平受命为广东北伐军总司令,海珊由南洋回国,在司令部任军需部长。逮北伐军解散后,他回乡居住。民国9年(1920年),粤军由闽粤,驻军粤军第二军护法赣军司令赖士,委派古汉光为平远县知事。而平远各 界人士,一致公推海珊为县知事,在县城学官明伦堂办公。当时出现一县两知事,约相持一个多月,古汉光辞职,海珊亦随之卸任。民国14年春,国民革命军东征,张民达师收复平远,他随军抵县,于是年秋省政府委任他为平远县县长,至翌年卸任。民国16年秋,他携儿子琬卿(后改名吕志先)到广州市经营商业。民国19年,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 商店倒闭,经陈济棠、邹鲁等举荐,复出任广东印花烟酒税局罗定稽征所所长多年。民国27年夏返乡居住,时已80高龄。民国31年在家辞世。
海珊为人和易,慷慨好义,公正处世,廉以自奉。先是超竹乡姚、陈两大姓比邻而居,因争庆云寺及其寺产权,涉讼延绵,互怀怨恨。他再任县长后,乃委陈族正绅陈吕堂为超竹乡保卫团正团董,为乡里消弭纷争,众多服其雅量。他的故居“诒德楼”,曾为 东征军张民达师长的战地指挥部驻地。孙中山曾亲笔署名特赠肖像一幅给他。民国32年(1943年)国民党边区司令香翰屏为其遗像作像赞曰:“先生慷慨有奇节,尽革命老弥热。子沐其教英且烈,报国报亲以流血。历任军政犹清绝,至今家不余寸铁。我赞遗容惭笔拙,忠表会齐铭隆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