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福利(Developmental Welfare)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积极社会福利政策,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该理论强调个人责任的重要性,鼓励个人在享受福利的同时履行个人职责。
理论基础
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发展型福利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福利政策孤立地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弊端,揭示出二者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联合国早在1969年就提出了社会和经济协同发展理念,而发展型福利理论则集中反映了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整合状态。社会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支出,也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一观点得到了Lindert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他的研究表明社会转移支付的净国民成本为零,即纯再分配性质的社会性支出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免费的午餐”。
强调社会福利的生产主义转型
发展型福利理论强调社会福利的生产主义转型,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增进社会资本来实现,试图将服务对象涵盖整个人口。这种生产主义的发展型福利模式为促进经济增长、避免社会福利“抽干”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扩大了能够提高社会成员“可行能力”的社会投资。
促进福利主体的能力发展
发展型福利改变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对福利主体的维持性救助形式,致力于消除或减少那些会使人们陷入不幸或困境的因素,试图促使福利主体的自立自强,将社会福利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发展型福利模式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问题人群”,而是试图寻求一种促进全体社会成员能力发展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机制。
社会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加剧,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新社会风险和挑战增多。在此背景下,以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和美国社会福利学者米奇利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和福利思想。吉登斯提出建设一种能增强社会包容性,但又不限制个人对自己风险的责任,鼓励个人积极创造的福利制度改革方向。米奇利也提出了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即将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整合起来的福利思想。这些福利思想的产生与完善对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积极福利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政策实施
发展型福利要求政府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增能,解决因教育缺乏产生的社会排斥问题。此外,还要求建立工作导向型福利政策,政府通过人力资源投资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是一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福利体系,能够在解除社会成员后顾之忧的基础上促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并带来实质性的满足感,增进其幸福程度,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
参考资料
发展型福利.澎湃新闻.2024-11-07
发展型福利.思维导图.2024-11-07
发展性福利.知网空间.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