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涛,1938年生,潮安区人。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曾任政大教授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任文理学院院长。

人物著作

《敦煌变文用韵考》,台北市:众人出版社。

《敦煌讲经变文研究 》,台北: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敦煌变文社会风俗事物考》,台北:文史哲。

《唐代俗讲的叙式 》。

《礼记述要》,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石窟里的老传说-敦煌变文 》,台北:时报出版社。

《作狮子吼--陈天华传》,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

《温庭筠诗词比较研究《古典文学七辑》》。

《惠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中国诗歌研究》(合著)。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谈金城公主》,台北市蒙藏委员会

《儿童曲选》,台北:省教育厅。

《人伦之歌》,台北:文艺基金委员会。

《山水之歌》,台北:文艺基金委员会。

《李白》,台中市:省教育厅。

《山水之歌》,台北:文化建设委员会。

《惠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王寿南主编)

《台湾当代文学研究之探讨》(合著)。台北:万卷楼图书。 (与张双英合著)

期刊论文

韩非子学术原于老子说〉,《师大国文研究所集刊》,第8号。

〈变歌、变相与变文──变文发生之时代的地域之试探〉,《中华学苑》,第7期。

〈敦煌变文题材考四种〉,《国立故宫博物馆图书季刊》,第3卷3期。

〈谈礼〉,《孔孟月刊》,第13卷2期。

〈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成立的时代〉,《中华学苑》,第16期。

敦煌市写卷“燕子赋”成立的时代〉,《书目季刊》,第9卷3期。

〈敦煌变文成立时代新探〉,《人文学报》,第2期。

陶渊明谢灵运〉,《幼狮月刊》,第44卷3期。

〈敦煌变文体裁述略〉,《中华学苑》,第19期。

〈讲经变文与讲史变文关系之试探〉,《幼狮月刊》,第46卷3期。

〈唱导的教学法〉,《学粹》,第19卷4、5期。

〈降魔变文画卷〉,《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第1期。

六祖慧能的禅学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12卷9期。

敦煌市讲经变文的变──讲经变文运用佛经的方法〉,《幼狮文艺》,第15卷4期。

〈贤愚经与祇园因由记,降魔变文之比较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第2期。

〈读“敦煌所发现的佛教讲唱文”〉,《中外文学》,第9卷3期。

〈悬白旗出海的荷兰人(郑成功复台320年纪念)〉,《国魂》,第425期。

〈古代翻译述略〉,《汉学研究通讯》,第1卷2期。

李商隐诗中的莲〉,《东方杂志》,第16卷6期。

〈敦煌讲经变文与讲史变文之比较研究〉,《中华学苑》,第27期。

〈李商隐诗中的百花世界〉,《人文社会学术论文集》,台北市商务印书馆

〈诗中有画──王维诗中的色与光〉,《艺坛》,第195期。

〈从诗歌中看中国人的伦理观〉,《国文天地》,第8期。

李白敬亭山〉,《东方杂志》,第19卷7期。

〈时世妆:谈唐朝女性的流行妆扮〉,《联合文学》,第2卷5期,总期17期。

〈诗歌中的亲子关系〉,《国文天地》,第10期。

〈惊喜[评杨子着〈惊喜〉]〉,《联合文学》,第2卷6期,总期18期。

〈宁拙勿巧[评祝基着〈现代人的深思〉]〉,《联合文学》,第2卷7期,总期19期。

〈!??![评颜元叔着《台北狂想曲》]〉,《联合文学》,第2卷8期,总期20期。

敦煌市讲经变文“古吟上下”探原〉,《汉学研究》,第4卷2期,总期8期。

〈章回小说中的小将和女将〉,《逢甲中文学报》。

唐朝女诗人作品中的花〉,《台湾政治大学学报》第69期。

〈唐五代诗僧之梦初探〉,《台湾政治大学学报》,第73期(上)。

〈从汉到唐诗歌中海的词汇之考察〉,《中山人文学报》,第9期。

历史研究法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0卷1期,总期37期。

〈“毛诗”标兴之商兑〉,中国诗经学会诗经研究丛刊》第4辑。

苏轼梦中作诗之探讨〉,《玄奘人文学报》,第1期。

〈全宋诗禅师自赞画像之考察〉,《玄奘佛学研究》,第1期。

〈全宋诗禅僧诗偈颂赞之考察〉,《玄奘人文学报》,第4期。

〈从传播的视角析论宋人题壁诗〉,《东华汉学》,第7期。

研讨会论文

〈我研究两晋南北朝歌谣用韵的方法〉,《庆祝高仲华六秩诞辰论文集》,台北市:政大中文。

〈Au Sujet Terme Bian Les Procedes Dadaption des Texes Bobbhiqaes aux Bianwen〉,台湾:科学院第一届东方学国际会议。

〈中国人的伦理意识〉,韩国高丽大学“Mordern Society and Traditional Marality”。

〈敦煌变文里骂及咒誓的探讨〉,高雄市:中山大学,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四杰三李之梦〉,《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皎然贯休齐己诗中的花〉,1994年佛教插花学术研讨会。

〈贯休与唐五代诗人交往诗浅探〉,《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研究委员会。

〈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异同〉,“中央研究院十周年纪念活动”,专题演讲人。

〈论唐五代诗人心境变化之探讨〉,“第五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

〈诗与感觉〉,嘉义大学中文系专题演讲。

〈全宋诗禅师自赞画像之考察〉,复旦大学“中古文学国际研讨会”。

〈注疏与俗讲──从〈维摩诘经讲经文〉释“如是我闻”一语考察其将注疏通俗化的方法〉,“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