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新月蕨(学名:Pronephrium simplex)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其种加词“simplex”意为“单一的”。植株高度可达4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粗约1.5毫米,先端疏被深棕色的披针形鳞片和钩状短毛。叶干后淡绿色,纸质,上面除沿主脉纵沟有伏贴的短毛外,其余均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仅被稀疏短毛,脉间偶有一二短毛和少量泡状突起。

形态特征

叶远生,单叶,二型;不育叶的柄长14-18厘米,粗约1毫米,禾秆色,基部偶有一二鳞片,向上密被钩状短毛,间有针状长毛;叶片长15-20厘米,中部宽4-5厘米,椭圆状披针形,长渐尖头,基部对称,深心脏形,两侧呈圆耳状,边缘全缘或浅波状。叶脉上面可见,斜向上,并行,侧脉间基部有1个近长方形网眼,其上具有两行近正方形网眼。叶干厚厚纸质,两面均被钩状短毛,叶轴和叶脉上的毛更密,间有长的针状毛。能育叶远高过不育叶,具长柄(约30-35厘米),叶片长5-10厘米,中部宽8-15毫米,披针形,长渐尖头,基部心脏形,全缘,叶脉同不育叶,被同样的毛。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上,初为圆形,无盖,成熟时布满整个羽片下面。

生长环境

单叶新月蕨喜溪边林下湿润的生态环境,常生长于海拔20-1500米的溪边林下或山谷林下。

分布范围

产台湾(台北市宜兰县屏东市)、福建省诏安县南靖县长乐区、连江)、广东省大埔县,铜鼓山、惠阳区莲花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定安县琼海市、三亚、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云南省东南部(河口瑶族自治县、小南溪、蒙自)。越南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单叶新月蕨繁殖方法一般为分株或孢子繁殖。

主要价值

单叶新月蕨可用于室内盆栽观赏,以及在南方作为高大乔木林下的绿化植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