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可进(1666——?)字东峰。清代甘肃白银市靖远县人,行武出身,时任甘州区提督。康熙帝五十二年(1713),可进任北京城内外巡捕南营游击,后升任参将雍正帝元年(1723)春,清廷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率兵进驻西宁市,宋可进为参将往援,在镇海堡斩敌获胜;十一月,罗卜藏丹津反叛,攻西宁至南川口,清兵据守申中堡,被敌围困,宋可进率部驰往增援,内外夹击,使敌败逃,随率部进军北川新城,将盘踞之敌部两千余人击退,可进以功升为副将。

简介

二年正月,原驻扎在西宁东北部郭隆寺寺内众喇嘛练兵策反,年羹尧兵分三路征讨。可进兵出北路,沿途摧毁敌寨七所,于郭隆寺外击伤敌众六千余人。其后不久,又与四川提督岳钟琪分道深入,平定青海省叛乱,以功升任陕西甘州提督,署瓜州县总兵官,授三等“阿喇哈哈番”世职。当年闰四月,庄浪卫谢尔苏部落叛乱,占领桌子、棋子两山,并与新疆噶尔丹密谋互为犄角。可进受命随从岳钟琪出征,围困桌子、棋子两山,与敌激战七昼夜,身负重伤,仍继续拼杀,直捣敌巢,荡平叛乱。四年二月,可进署陕西凉州总兵官,谕旨补授直隶提督,陛见,复任陕西甘州区提督,先后署安西、甘州、凉州等处总兵官。

人物传奇

宋可进领兵清廉,礼贤下士,出入简朴,深受部下及士民拥戴。雍正帝深为器重,三年二月,亲书一“福”字赐予可进,以示嘉奖。后来可进曾二十二次向皇帝上陈奏折,均获得御笔批示。乾隆六年(1741),可进归故里,宋可进解甲归田,卒于故里大芦子,后病卒,授昭勇将军。

幼时,家道已沦于寒微。出于生计,青年可进曾流落于甘州(张掖市)佣工度日。在此,他继承祖上衣钵从戎。在军中,曾任京城内外巡捕,南营游击加一级,由于忠于职守遂升任参将

雍正元年(1723),西蒙厄鲁特部入侵西藏自治区雍正帝命川陕总督年羹尧征讨,可进以京营参将随军进剿。年羹尧的队伍刚到青海镇海堡,立足未稳,被叛军围攻。可进率精锐之师激战六昼夜,斩叛匪首级600余,擒获敌酋多巴囊素阿旺丹津,首战告捷。11月,罗卜藏丹津反叛,进攻西宁市至南川口,将驻扎在申中堡的清兵包围。可进率部增援,与申中堡守备马守仁内外夹击,大败叛军。随后,可进率部进军北川新城,将盘踞之敌两千余人击退,以战功擢升为副将。第二年春,西宁郭隆寺的章嘉呼图克图之胡必尔汗操纵寺内众喇嘛策反作乱。可进率部进剿,沿途摧毁敌寨7座,焚烧敌据点70多个,配合提督岳钟琪主力,击敌6000余。2月初8,可进与总兵黄喜林、提督岳钟琪三面包围敌酋罗卜藏丹津的老巢哈喇乌苏,黎明发起攻击,歼敌万余,迫使罗卜藏丹津西逃准(口加葛读ge)尔。同年四月,可进受命随从岳钟琪征讨盘踞在桌子山棋子山的叛匪谢尔苏部落,与敌激战七昼夜,一日接战数次,身负重伤仍继续拼杀,终于攻破敌巢,讨平叛乱。可进被提升为陕西凉州总兵官,谕旨补授直隶提督雍正帝七年为岳钟琪部精选调拨骑兵1800名,步兵600名,并每千名委派千总四员,把总六员,以备调遣,为国效力。雍正九年,川陕总督查郎阿在可进标署挑选精壮兵士3000名,并将其标署中、左、守城三营三参将各领1000名,且一切军装器械骑驮马匹俱整顿齐全,前赴金塔寺镇守和在甘州区各要道布防,使叛贼余孽不敢进犯。

可进提督在青海省、河西任职数年,军功卓著,且“镇静不扰,善抚下居,恒出入不设仪仗,不御肩舆,署不张盖。将、吏劝之,答曰:‘甘州人悉识我,何自托异为?’”(《朱批谕旨》34册52页)

宋可进不但能征善战,韬略出众,而且直言敢谏。在坐镇河西时,了解到宁夏镇营地处边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而在职的总兵却已七十二高龄,自己行动已不便,岂能镇守边塞要地?可进据实向朝廷上奏,雍正帝准奏,及时调换。

宋可进的忠勇深得雍正皇帝器重。雍正三年(1725),帝亲笔书写“福”字赐予可进(现由其后裔宋之久珍藏)。可进曾22次向帝上奏,均获御批。雍正帝曾下谕可进:“尔与前冬去春为国效力,建立如此大功,然尔不可恃功骄傲,或致举动乖违,有干法纪,较前更当自爱,以图永久。”其间足见君臣关系非同一般。

关于宋可进的外号“宋牦牛”的由来,史志典籍均记载:因多力善搏,骁悍勇猛,时人送外号“宋牦牛”。然笔者在故里大芦子听父老讲:当年可进在青海省围剿桌子山叛匪时,因其山形同一桌,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通道被重兵把守,久攻不下。后可进采用“野牦牛阵”一举攻破桌子山,故人颂“宋牦牛”、“牦牛将军”

解甲归田

雍正四年,任瓜州县总兵,五年,任甘肃提督。十年,因受年羹尧案、岳钟琪案株连,以“克扣军饷”罪革职。乾隆六年(1741年),上命复核可进案,诏“情有可原,减等问流”归里。以病告终。

家庭成员

长子:宋爱(1689-1754)系宋可怀之子,过继可进。贵州省提督。

次子:宋屏(生卒不详),宋可进次子,乾隆五年(1740)特授世袭三等奋翼将军。

参考资料

宋门两代三将军.新浪博客.201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