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禅师塔位于登封市少室山下的少林寺内,少林寺被誉为“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

历史沿革

少林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当时天竺僧人佛陀来到中国并受到拓跋宏的尊崇。太和二十年(496),皇帝下令在少室山为佛陀建造寺庙,提供生活所需。由于寺庙坐落在少室山的树林之中,因此命名为少林寺。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在少林寺传授《楞伽经》,并在寺内面壁九年,将佛法传承给了弟子慧可。自此之后,少林禅法不断流传,影响遍及国内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期间,刘彻禁止佛教活动,导致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遭受破坏。但在大象年间得以重建,并更名为少林寺,吸引了众多名为“菩萨僧”的僧侣居住。隋朝时期,朝廷大力扶持佛教,恢复了少林寺的名称,并赐予了大量的土地,使其成为北方地区的一座大型禅寺。唐朝初期,秦王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的过程中得到了少林寺的帮助,使得少林寺的武僧声名鹊起。李治武则天也曾多次访问少林寺,并给予了丰厚的奖励。然而,在唐会昌年间,李炎推行灭佛政策,少林寺遭到严重损毁。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寺庙逐渐衰败。宋朝时期进行了修复工作。元朝时期,世祖任命福裕和尚主持少林寺,并授予其高级官职,使得少林寺再次成为国际性的佛教中心。明朝时期,多位皇子选择在少林寺出家,朝廷也多次下令对寺庙进行大规模维修,促进了寺庙的发展。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对少林寺表示关注和支持。1928年,一场战乱导致少林寺的部分建筑和文物受损。近年来,少林寺经过多次修缮,重现了昔日的辉煌。目前,少林寺的主要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及其周边的塔林初祖庵二祖庵以及达摩洞等。

文物遗存

少林寺内的文物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建筑。其中,千佛殿内还保存着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此外,寺旁的塔林中有超过220座塔,年代最早的是唐代贞元七年的塔。其他重要遗迹还包括初祖庵、二祖庵、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十国法华塔、元代缘公塔等。少林寺内还保存有大量的碑碣石刻,其中有《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灵运禅师塔碑铭》《裕公和尚碑》《息庵禅师道行碑》以及现代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等。

参考资料

法华禅师塔.太平洋电脑网.2024-11-12

鉴赏|法华塔遗珍讲述八百年古塔前世今生.澎湃新闻.2024-11-12

八百年嘉定法华塔修缮完成,出土文物首次齐聚.澎湃新闻.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