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角嘴遗址于1982年被发现,随后在同年的首次发掘以及1990年的第二次发掘中,共清理了约800平方米的区域。遗址内发现了多种石器,包括锛、镞、环、砺石等,同时还有陶拍的存在,这表明该遗址可能包含了一个制陶工场。此外,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如釜、罐、豆、盘、鼎足、器座、拍、器盖等,这些陶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包括绳纹、曲折纹、长方格纹、双线方格纹、方格凸点纹等。1989年6月,塘角嘴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塘角嘴遗址位于广东省封开县杏花镇利宅村的塘角嘴山上,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遗存。整个遗址的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
考古发现
自1982年被发现以来,塘角嘴遗址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分别是在当年和1990年。在这两次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清理了大约800平方米的区域,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除了大量的陶器碎片外,遗址内还发现了种类繁多的石器,其中包括锛、镞、环、砺石等多种类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陶拍,这一发现暗示着当时可能存在一个专门从事制陶工作的场所。
参考资料
塘角嘴遗址.知网阅读 .2024-09-02
在浦东塘北村隔离14天,要啥给啥,村民分文不取,离开时她眼噙泪水.百家号.2024-09-02
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