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位于西安市的南郊,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毗邻,直属陕西省文物局领导。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通过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政府和文物保护机构开展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合作项目,中心建成了以古建设计规划、文物保护修复、文物考古调查和文物影视情报资料为主的综合性文物保护研究、实施和培训基地,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目前已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从事文物保护、修复科研实施为一体的专门机构。
正文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成员单位,2006年该中心在文物科技保护领域与美国、日本、蒙古国等10余个国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多项重要文物保护修复的研究和项目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承担中美合作梅隆基金水陆庵项目,2006年对从蓝田县水陆庵现场采集近230G的二维图像、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后期计算机制作处理,对水陆庵泥塑的历史背景、文物内容、研究论著等诸元数据进行整理、远程录入,对泥塑概述、表格填写及泥塑保护修复关键词等编写录入。合作双方克服相距遥远、联系不便等困难,通过电话会议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圆满完成水陆庵泥塑13个墙面二维高清晰数字图像的拼接和诸元数据的添加链接,实现了对泥塑大幅画面图像的立体浏览,为博物馆管理及文物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成熟的借鉴技术。
中心承担中国政府无偿援助蒙古国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古建筑维修工程。施工中以文物保护科技示范工程为目标,注重维修工程的科技含量,从病害调查、分析检测、修复实施等各方面高起点严格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年度对大门、东西便门、南宫墙等处的全面维修,完成对大门、东西便门彩画保护及宫墙油漆彩绘等任务。维修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技术水平的运用,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及专家的充分肯定,获得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蒙古国专家和博物馆方面的一致好评。
该中心负责中日合作关中十八唐帝陵石刻保护项目的石刻保护修复及石刻保存环境整治研究和实施工作。2006年完成唐乾陵、顺陵石刻病害图绘制,完成部分乾陵石刻裂隙超声波探测、石灰岩样块实施验室保护研究和顺陵石刻中四大件三维数字模型扫描建模、乾陵三门及顺陵内外城石刻环境整治规划设计工作。完成乾陵、顺陵部分田野石刻的加固扶正和环境整治实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