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阳河,又名长寿河,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红水河段支流之一,也是巴马瑶族自治县母亲河,盘阳河有二源,一源发源于凤山县乔音,另一源自天峨县更新乡当里村拉黑屯。盘阳河流经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乙圩汇入红水河干流岩滩水库,全长145公里。

盘阳河因其中游流经盘阳村而得名。而盘阳村又以长寿闻名,因此盘阳河又被称为长寿河。盘阳河处在欧亚热带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上,由于受亚热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海洋气候的多重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盘阳河流域内多喀斯特山区,故河流多段为暗河。盘阳河流域内植被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167种。盘阳河主要景点有百魔洞百鸟岩水晶宫等。

名称由来

盘阳河因其中游流经盘阳村而得名。而盘阳村又以长寿闻名,因此盘阳河又被称为长寿河。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盘阳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7°6′55″、北纬24°15′24″,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为2550平方千米。

气候

盘阳河处在欧亚热带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上,由于受亚热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海洋气候的多重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

地形地貌

盘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斜坡都阳山脉,地形复杂,地势西侧高,北一东侧次之中、南部低,河谷深切,海拔在200~1100米之间。

流域上游凤山县南部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地貌仅见于凤城镇——三门海镇一带,长条形展布,走向为南北向,与断层走向一致。地形受山脉影响,山峰海拔一般为700~1000米,境内最高海拔1318米,最低海拔262米。

流域中下游巴马瑶族自治县内溶岩地形与丘陵交错,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状。北部奇峰叠嶂,沟壑纵横,洞府神奇,洼地遍布,是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南部稍平,除有少量狭小谷地外,主要是土坡和石山。平均海拔在435-689米之间,最高海拔1216.3米的塔云山是全县最高的山峰。

大化瑶族自治县溶洞,境内峰丛密布,红水河贯穿大化全境,整体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

生物多样性

盘阳河流域内植被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167种。其中,森林树种420种,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望天树1种,二级保护植物金丝李枧木等6种,三级保护植物黄连木、蝴果等6种;草本植物185种;药用植物562种。

水文水利

支流

凤山县主要支流

合运支流,一源于凤山县林峒乡文里界上坡脚,另一源自天峨县更新乡当里村拉黑屯境内,至合运村拉党屯汇合,流经巴登入主河。集雨面积33.6平力公里,流域长度16.45公里,多年平均流里0.739立方米甸秒,最大流量30.34立方米侮秒,最小流量0.018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量0.233亿立方米。

巴甲支流,源头有四,一源于巴甲村可琴屯地段,二源于怀里村砦任山脚,三源厂于怀里村周尾屯地段,四源于巴甲村尾油屯境内,汇于巴甲村牙里屯,至乔音屯共兰处与合运河交汇经乔音而成乔音河。集雨面积47.35万平方公里,长14.73公里,多年平均流星1.04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42.76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026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量0.329亿立方米。

那王支流,源于那王村定坛屯山脚。流经巴雅、那王、安温、那良至巴盖入主河。

坡宁支流,源于康里村朝辉屯山脚,经那岩,坡宁入主河。

若里支流,一源于林峒乡大同村烟乃屯地段,另一源自乔音乡若里村怀能屯地段,合汇于东王屯经若里至巴么入主河。集雨面积31.42平方公里,长12.51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691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28.37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01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里0.218亿立方米。

久加支流,源于若里村久乐屯地段。经那腾、江拿、坡屯、久加注入乔音河。

上林支流,源头有二,一为凤城镇才劳村巴索境内,另一源为凤城镇久文村巴别屯境内,两源流至那乐汇合后至劳里入乔音乡上林村瓦里、把半、上林、下林、弄穴,穿过平朝岩来汇主河。集雨面积94.16平方公里,长17.7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7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85.03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051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量0.653忆立方米。

巴旁支流,一源于凤城镇巴旁村那朝屯橙广坡脚,另一源白临搞山脚,于巴旁村弄林屯相汇后经巴旁至周福屯入主河。

九曲河支流,是一条源头不明的暗河出露河流。出露于县城东面山脚。出露点两个,相距20米。水色一清一浊,俗称“公母塘”,两塘水汇合成九曲河、经县城入主河,长约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090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37.02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022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0.285亿立方米。

京里支流,为季节性溪流,源于京里村拉安屯境内。至京里屯附近没入地下相汇主河。

坡心河干流,由平乐县、江洲、谋爱、六马、中亭、金牙、社更7条支流汇合而成。其中平乐、江洲、谋爱、六马、中亭、金牙6条明流一段后均潜入地下,在地下汇合后,至袍里乡坡心水源洞出露,洞外又有社更河来汇,故称坡心河。出水源洞明流约7.5公里后汇入乔音河。总流域面积264.1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47立方米每秒,年来水总量2.04亿立方米;坡心河暗流多且长,最长主道暗流约40公里。

平乐支流,发源于金牙乡林佑坳南面坡脚。至平乐乡洪勺屯有那坡溪来汇,至平乐乡府有力那溪来汇。至平旺村有海内溪来汇,至那祝入岩;流域内建有平乐水库,蓄水总量455万立方米。

江洲支流,发源于江洲乡相圩村顶风山山l脚,至相圩屯有坳屯溪来汇,经那雄、顶头、那瓦、舍岭等屯至江洲乡政府驻地有维新溪来汇,经那瑶,(山弄)凤,穿江洲仙人桥。至风平蛮肥屯地段没入岩。

谋爱支流,由登亭村巴夹沟溪和谋爱村那马溪汇合而成,两溪于谋爱屯附近白岩脚相汇后,流3公里在谋爱下坝入岩。其中那马溪流建有谋爱水库,蓄水量为165万立方米。

六马支流,源有二,一源于六马村那劳屯地段,另一源自六马沟,两溪于六马村巴贤屯附近汇合后。至中亭村下救屯楼梯岩附近入岩。

中亭支流,源自中亭乡中亭村那龙境内,经中亭大寨对面山脚入岩。

金牙支流,源有二,一源于金牙乡上牙村内郎沟,另一源自东王村林佑坳北面坡脚,两溪于上牙塘休屯境内汇合(俗称三又河)后。经金牙大坝至平洞屯入岩;流经金牙大坝的河段,冬季河床裸露,而消水洞口处则常年蓄水形一湖泊。长近1公里,宽300余米,1975年再蓄涨成湖以来一直未见消退。

社更支流,源于平乐乡海亭村巴那屯坡脚,经袍里乡坡心村社更屯至坡心水源洞入坡心河。

坡心河,因多数县内长度为潜伏于地下,故又称坡心地下河。由北向南流,下游明流约7.5公里后汇入乔音河,支流7条。

东兰县主要支流

东平河源出那烈村东里三潭,由北向南流经那烈、巴学、江平至坤王穿入地下溶洞注入巴马盘阳河。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为212.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10879.9万立方米,年均流量为3.45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为1014.4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为0.523立方米每秒。河床切割浅而平缓,便于提水灌溉,两岸阶地有明显的冲积土。

巴马县主要支流

盘阳河在巴马县的主要支流有傍莫河、巴马河、龙洪河、那汉河、民安河。其中傍莫河县内长度为4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300万立方米,最大流量42.7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0.11立方米每秒;巴马河县内长度为19公里,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978万立方米,最大流量78.1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0.11立方米每秒;龙洪河县内长度为7公里,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304万立方米,最大流量达142.3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每秒;那汉河县内长度为9公里,流域面积4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678万立方米,最大流量35.3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0.05立方米每秒;民安河县内长度为12公里,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615万立方米,最大流量33.5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同样低至0.05立方米每秒。

干流走向

凤山县境内,干流称乔音河(桥音河),由北向南流,经岩溶地区多段没入地下,至三门海镇月里村顶头屯出露后约300米最后一次没入地下,至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复出,后汇入盘阳河。主河乔音河,由巴甲、合运2条支流至乔音屯境内汇合而称。流经乔音乡那王村、康里村、额里村、久加村至凤山县城凤城镇松仁村仁里屯入拉累岩,出内龙岩过凤城、恒里又入岩,再复出于京里村坡脚屯附近,明流约800余米于良利衬河边屯再次入岩,第三次复出于崋者村境内约500米又第四次入岩,复出于袍里乡月里村良湾屯,汇同坡心河没入地下出巴马县境。干流区集雨面积399.2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03米,多年平均流量8.784立方米每秒。

巴马瑶族自治县瑶族自治县境内,于甲篆镇坡月村流出地表,再流经甲篆、巴马、凤凰、乙圩乡大化瑶族自治县)等乡(镇),进入大化县乙圩乡,中间有傍莫、巴马、龙洪、那汉、民安、那色等较大河流流入。境内长51.6公里。境内河流总集雨面积419.3平方公里。

在大化县境内,盘阳河贯穿乙圩乡境内,途径巴岩、果好、乙圩、巴追四个行政村,最汇入红水河干流岩滩水电站,境内总长约有20公里。

水文特征

盘阳河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红水河段支流,有二源,一源发源于凤山县乔音,另一源自天峨县更新乡当里村拉黑屯。盘阳河流经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乙圩汇入红水河干流岩滩水库。流域内多喀斯特山区,故河流多段为暗河。盘阳河流域总集雨面积255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63.9立方米/秒。

水利概况

盘阳河水能理论蕴藏量8.8万千瓦,巴马县建成水力发电站3座,装机7120千瓦(赐福电站装机2400千瓦,1992年因岩滩电站下闸贺江淹没已废弃),电灌站41处,水轮泵站23处,引水工程88处,灌溉农田1万余亩。该河在境内流程较短,多年来河床变化不大。

凤山县建有乔音水库(中一型),库容1106立方米。水库下游配有3个梯级电站,即乔音电站、内龙电站和太平电站,分别装机250千瓦、1000千瓦和320千瓦。

乔音水库,位于凤山县境北部乔音河上游那王村河段,距乔音乡府所在地300米,距县城23公里,是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1969年动工,原称反修水库,1972年改称乔音水库。1971年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开始蓄水、发电、养殖。1990年渠系主体工程基本配套完成,增加灌溉功能。集雨面积92.6平方公里,库容1210万立方米,死库容10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800亩,有效灌溉面积6370亩,除涝面积4000亩。淹没及占地面积405亩,水面面积1245亩。坝型为郭土斜端坝,坝高34米,坝顶宽4米,长196米。坝顶高程595.21米,防浪墙顶高程595.71米。设计洪水位592.73米,校核洪水位595.01米,正常高水位588.01米,死水位572.56米。

平乐县水库,位于凤山县境西南中部,地处平乐瑶族乡洪力村六马沟与六往沟的汇合处,属坡心河流域的平乐支流。水库离平乐镇府所在地上游4.3公里,离县城44.3公里。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赵村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8平方公里。库容46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80万立方米,死库容20万立方米。正常高水位水面面积820亩。坝型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高30米,坝顶高程130米(假设基面),坝顶长112米,宽3.5米。设一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每秒307立方米,下泄量每秒283立方米,相应水位128.19米。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水位128.77米,相应的洪峰流量每秒436立方米,下泄量每秒399立方米。

谋爱水库,位于凤山县平乐瑶族乡谋爱河支流那马河段,距平乐乡政府12公里,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水库积雨而积为7.9平方公里,库容1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4万立方米,死库容9万立方米,正常水位水面面积为85亩。坝型为粘土心墙土坝,坝高30米,坝长69米.坝顶宽4米.坝顶高程130米。

巴合引水坝,位于凤山县凤城镇九曲河的巴台屯河段,是永久性水泥砂浆砌石坝,渠道长l1.20公里,引水流量每秒0.02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00亩,灌溉面积400亩。1956年动工.兴建,1957年4月建成。

平旺引水坝,地处平乐河平旺村河段,1965年9月动工,1966年建成。坝高1.0米。浆砌石结构。渠道长1.1公里,引水流量每秒0.25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00亩。1972年最大灌溉面积350亩,1985年下降到200亩,1986年渠道进行大修防渗,灌溉面积又增至300亩。

金边水利,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甲篆村金边屯左侧盘阳河上。1956年9月动工,1958年底竣工。国家投资10万元,总投工12.5万个工日。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高6.5米,坝顶长80米,宽2米。渠道长8.2公里。设计引水流量0.6立方米每秒,正常引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2600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1990年实际灌溉面积920亩。灌区受益村屯有烈屯、那同、坡开、巴平、篆屯、桥头、百马、百合、弄免、甘水10个屯。1993年以后,除了重新核实灌溉面积之外,相继对甘水水轮泵站进行渠系配套和将渠道延伸到坡独屯,1996年以后,灌溉面积一直保持在1800亩左右。

人类活动

人类聚居

乔音乡,位于凤山县城西北面,乡人民政府驻地那土村乔音屯距县城22公里。乡境西.、北两而与天峨县的更新、纳直两乡接壤,西南至东面依次与金牙、凤城、长洲、林炯等乡(镇)相连,全乡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乔音乡在土司时期称芝山哨,管辖到今属天峨县老鹏乡、八腊瑶族乡纳直乡当里村、岂暮乡甲岩村一带地域。民国8年(1919年)建县后改称芝山区。民国22年全县裁6个区为8个乡,芝山区分为乔音乡和老鹏乡。民国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旧田南道属各县时,将老鹏乡划归天峨县。民国30年增设久加乡。1950年2月全县分为4个区,乔音、久加2乡称第三区。1957年1月改称乔音区,1958年9月改称乔音人民公社.1961年6月将全县5个公社分为15个公社1个镇,原乔音公社分为乔音、久加、大同市3个公社,1961年7月又将上述3个公社合并为乔音区,1970年7月改区为公社,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原乔音公社辖区分为乔音、林峒两个乡。壮族占95.2%,汉族占3.56%,瑶族占0.92%。乔音乡除老哄村及久加村邵分属石山区外。其他皆为土山区。乔音河流经乡境。乔音河由11条溪流汇集而成,上游建有乔音水库,为县内最大的蓄水防洪工程,下游形成的河谷平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县境内水稻主产区之一。因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可进行水旱轮作。

凤山县城,地属凤城镇辖区,位于乔音河与九曲河交汇处、四面环山,历来为州署、县治驻地;民国38年(1949年)为广西第12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东兰州地划出外六哨置凤山土分州,土官先后于长里哨陆朗村(今砦牙乡砦牙村陆郎屯),芝山哨苟架村(今乔音乡久加村旧州屯)。风山哨周福村(今凤城街周福屯)、那力村(今凤城街那力屯)临时设署视事,最.后迁至后龙山脚下(今县政府驻地)。州署定址后,上官生调各哨民工建造州署衙门,起砖瓦房屋5座2间为廨署。至民国7年(1918年),十代土官、一十一代弹压先后在城区建武庙、城陛庙、文昌阁、水云寺等神祠佛堂多处。在城区河道上建石拱桥5座,建州厢学堂1所(后称高级小学校)。凤山县县城地属山区,全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允足,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城区东血有公母塘、鸳鸯洞、马鞍洞。云峰洞、文笔峰,西面有雷峰古寺、凤旁林海,北面有晚照丹崖、穿岩石路、革命烈士陵园,南面有红军岩等风景名胜和纪念地。

巴马瑶族自治县治所巴马镇巴马街,地处全县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0′、北纬24°11′,海拔225米,城东3公里处有蜿蜒曲折的马鞍山古道,城西1公里处有海拔200米高的公鸡山蹲峙,南10公里处有海拔205米高的巍峨的狮子山,城北0.5公里有海拔225米高的罗旁山峦罗列,山顶的镇岗炮楼俯瞰全城。城区四周群山环抱如屏障。县城方圆2.5平方公里内,地形开旷,田畴交错,为山区小小平川状,稍外西南部丘陵丘山遍布。县城,自明嘉靖七年(1528)年)设置岜马巡检司以后,成为建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民国23年(1934年)冬,国民政府在此设置万冈县,为境内有县制之始。之后,城区逐渐扩大,街道亦得到相应扩充。1949年万冈城区0.3平方公里。1956年自治县成立以后,县城逐年扩展,至1997年原属巴发村的那努、亭细、向阳、巴发上下一带均划入城区。县城以百货大楼、邮电大楼为中心,东至那塘桥,西至职业中学,南至巴徐第二中学,城区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解放以后,随着交通、商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着许多外地商人前来经营,1990年城区共有8条街道,至1997年形成星罗棋布的商业网。1991年11月,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确认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巴马镇,位于县城中部,是县人民政府驻地。明嘉靖七年(1528年)田阳区府提督尚书王守仁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其中岜马巡检司设于巴马镇。1990年,全镇总面积278.4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304个村民小组。人口36909人,其中壮族占82%。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亭泗战斗、盘阳暴动、万冈起义均在这里爆发。该镇地处低山河谷地区,盘阳河流经6个村委会,河段长30公里。年均气温19~20℃,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有耕地面积25756亩,其中水田16789亩,为全县重要的水稻区。产有钛、铁、金矿。解放前,农业以中稻为主,产量很低,人民十分贫困。解放后,建成盘中滩、赐福电站,总装机容量6620千瓦。

甲篆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9公里,全乡总面积149.36平方公里。1990年辖11个村委会,175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圩场2个。全乡总人口233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7人),壮族占75.41%,瑶族8.36%。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的群众积极参加韦拔群领导的革命活动,有着许多革命斗争事迹。该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全县的重点林区之一,以杉为主,盛产油茶、八角等。盘阳河流经境内8个行政村,30多公里,水产资源有稀有的四须盘𬶋

凤凰乡,位于县城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8公里,全乡总面积87.22平方公里。解放前属凤山县管辖,解放后至1956年前划归东兰县。1956年划归巴马瑶族自治县,1984年改称为乡,时辖7个村。1988年将那蕊、那色、巴岩3个村划归大化瑶族自治县。1990年辖4个村委会,1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5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0人),其中壮族5011人,汉族1651人,瑶族2756人,其他152人。该乡北部为石山区,但地下水资源丰富。南部为土坡地区,土层较厚,土地肥沃。全乡有耕地7231亩,其中水田277亩。农业以种植水稻、玉蜀黍属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木薯香蕉树等。不死鸟乡,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乡政府驻地有凤凰山和凤凰洞两个风景点。

大化瑶族自治县乙圩乡,位于大化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0公里,东北面、东面、南面分别与大化县北景镇、岩滩乡、羌圩乡相邻,西南至北面分别与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乡、那桃乡凤凰乡接壤。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身的乡,其中盘阳河边的乙圩、果好、巴岩、巴追四个行政村是岩滩电站重点淹没区。乙圩乡属山石丘陵地貌,沟壑纵横,石漠化严重,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油茶旱藕甘蔗等经济作物。作为岩滩水电站重点淹没区之一的乙圩乡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红水河支流(盘阳河)贯穿乙圩境内,途径巴岩、果好、乙圩、巴追四个行政村,总长约有20公里,河流两岸水产养殖业、木材加工业和库区观光垂钓旅游业等产业蓬勃发展。乙圩乡拥有98位在册烈士,境内保有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红七军21师成立庆典旧址,以及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六翁兵工厂旧址等。

相关文化

相传,牛魔王为了表示对玉皇大帝的不满,便惩罚人间,让百姓罹患疾病。天庭的盘阳公主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就化身为甘霖,洒满盘阳的每一寸土地,人们来到湖泊沐浴,疾病就得到了解除。人们为了表达对盘阳公主的感恩之情,将盘阳的湖泊命名为盘阳河,下河裸浴的习俗也世代相传了下来。传闻,这治病辟邪的"神仙水"使得男人更加俊美,女子更加秀丽,更让盘阳的百姓们远离疾病。在盘阳,百岁老人比比皆是,盘阳河也因此被称为"长寿河"。

开发保护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巴马瑶族自治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强盘阳河流域保护和管理的决定》等,分别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项目开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预防和处理等方面,对盘阳河流域森林、土地、矿产、水、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作了详细规定。

相关事件

2025年6月20日8时至21日8时,受降雨影响,珠江红水河支流盘阳河、柳江上中游干支流,长江流域澧水沅江支流六洞河等1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3.60米,其中红水河支流盘阳河发生2005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风景名胜

百魔洞

百魔洞洞高近百米,洞内分三层,景致各不同。主要景观有:大肚笑佛、狮子雄啸、孔雀拜观世音、天马行空、蛟龙戏宫、闺房珠帘、银柱擎天、麻姑献寿、杜甫行吟、比萨斜塔、定海神针万里长城、庐山飞瀑、龙宫银柱、凤凰拜观音等。

百鸟岩

百鸟岩又名延寿洞,洞中水平如镜,深不可测,洞顶岩泉四季飘酒,胜似布。洞中有石鹰、石柱、石幔、石观音菩萨等钟乳石,千姿百态。整个洞府仿佛一座装饰华丽、景幻莫测的水下龙宫。游客在一个小时的游览中犹如经历三天三夜的神奇感受而称之为“时空隧道”。主要景观有村庄拂晓、定海神针、瀑布、歌舞台、南征北战、炼丹庭、天设“寿”碑等。

水晶宫

水晶宫内景观似玉又似水品,被称为“大自然艺术之宫”、南国的“北国冰雕”。洞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36000~39000个/cm3,是个天然“大氧吧”。

赐福湖

赐福湖是盘阳河下游与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交汇形成的人工湖。主要景观有赐福三岛、古榕攀崖、四折飞瀑、睡美人、猫耳山、三江口大桥、赐福夜景、江心渔火捕鱼忙等。

巴马盘阳河风景区

巴马盘阳河风景区也叫长寿河风景区,盘阳河源于凤山县桥音乡,流经凤山水源洞,穿行于巴马县甲纂乡境内百魔洞百鸟岩最后一个出口注入赐福湖,全长145公里,其中流经巴马境内的60公里河段。据说盘阳河水质良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寿之乡的长寿之河。

参考资料

盘阳河(巴马自然景观).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6-22

最美观景拍摄点 | 奇异民族风情,尽在山河之间.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6-22

河池市航道发展建设规划(2017-2030年).河池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25-06-23

《河池市航道发展建设规划(2017-2030年)》政策解读.广西河池交通运输局.2025-06-23

河池市水利局 关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河西山乡河段河道 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广西河池市水利局.2025-06-24

凤山县地质环境概况.广西河池凤山县人民政府.2025-06-23

关于印发《凤山县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广西河池凤山县人民政府.2025-06-23

巴马瑶族自治县自然环境资源概况.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6-23

魅力大化 | 空中之眼看大化,美呆了....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6-23

自然地理.东兰县人民政府.2025-06-23

乙圩乡概况.大化时讯网.2025-06-24

巴马盘阳河景区.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6-22

广西立法保护盘阳河流域生态.新华网.2025-06-22

全国1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澎湃新闻.202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