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麓书院,遗址位于耒阳市城区东北的青麓塔右侧、文昌宫遗址左侧,即现在私立正源学校校区东端。青麓书院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由耒阳县令徐德泰创建。
历史沿革
青麓书院的建立源于徐德泰县令对青麓塔的高度赞扬以及对教育的重视。他提出在塔右阁左的空地上建造书院的想法,并得到了当地绅士的支持。书院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地方绅士的捐款,徐县令本人也捐出了两个月的俸禄。书院建成后,通过募集学租田的方式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青麓书院的教学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期间培养了许多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书院经历了多次转型,最终在民国时期因战火被毁。2004年,私立耒阳市正源学校在此地成立,延续了这一地区的教育传统。
教育贡献
青麓书院在其存在的近百年时间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据统计,从1724年至1903年间,书院共培养出举人21人,恩赐举人4人,进士12人,其中包括一名状元。这些成就使得青麓书院一度成为当地的教育中心。
名称纪念
为了纪念徐德泰县令对青麓书院的创立功绩,耒阳市人民政府将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命名为德泰隆大道,以此表彰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参考资料
焕然一新的耒阳一中教育集团青麓学校扬帆起航.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6
探寻耒阳书院.耒阳市人民政府.2024-11-06
正源学校与青麓书院.正源学校.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