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梗守宫木,大戟科(Euphorbiaceae)常绿灌木, 高可达2.5 m,全株无毛。主干挺直,侧枝伸展。叶片长达18 cm,宽 6 cm,叶柄长3–7 mm,基部宽楔形,顶端渐尖,中脉在叶子两面都突出,正面深绿,背面浅绿。分布在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普洱市、西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金屏等地)。印度东北部、东南亚直到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被列为易危植物。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长梗守宫木

种拉丁名:Sauropus macranthus Hassk.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属中文名:守宫木属

属拉丁名:Sauropus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和云南(思茅、西又版纳、金屏等地)

国外分布:自印度东北部,经过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的北部。

海 拔:500-1500

命名来源:(海南植物志)[Retzia 1: 166.1855, et Hort.. 1858]

中国植物志:44(1):170

植株形态

灌木,高3-4米;小枝略具棱;全株无毛。

叶子形态

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3.5-8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圆;侧脉每边6-10条,近扁平;叶柄长2.5-7毫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3-6毫米,灰褐色。雌雄同株;雄花花梗长2-6.5毫米;花萼盘状,直径3.5-4.5毫米,有红色线斑,顶端浅6-8裂;花盘腺体6-8,与萼片对生;雌花:单生或几朵与雄花簇生于叶腋内;花梗长2-6厘米,结果时长9-13厘米;花萼黄绿色,6深裂,裂片稍厚,组成2轮,外轮的倒卵形或近匙形,卵状椭圆形,长6-7毫米,宽3-4毫米,内轮的较短,倒卵形,长约5毫米,具紫红色条纹;无花盘;雌蕊扁球状,高2毫米,宽 2.7毫米,子房3室,花柱3,顶端2裂。

果实形态

果近球状或扁球状,直径1.5-2.5厘米,高约1.5厘米,红色或红棕色;宿存萼片倒卵形,具爪,长约1厘米;花柱宿存。

产地分布

产于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金屏等地)。分布自印度东北部,经过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阔叶林下或山谷灌杰丛中。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db.kib.ac.cn.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