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古天皇(すいこてんのう,554年—628年4月15日),原名额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女帝,也是东亚最早的女性君主,为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后一位。其在位时间为593年1月15日-628年4月15日,共36年。
推古天皇成年后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妃。敏达天皇五年(576年)三月,敏达天皇皇后广姬去世,推古天皇被册立为皇后。敏达天皇十四年(585年)八月十五日,敏达天皇去世,钦明天皇之子、笃信佛教的用明天皇即位。随后体弱多病的用明天皇在位两年左右便病逝。此时,物部守屋与苏我马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为武装冲突。崇峻天皇五年(592年)十一月,苏我马子派刺客东汉驹暗杀了崇峻天皇。崇峻天皇被杀后,为避免发生大的争斗,最后经过协商后达成妥协拥立额田部皇女为天皇,即推古女皇。
推古二年(594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在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间,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倭国朝廷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是谓推古朝改革。推古八年(600年)春二月,新罗与任那(当时被日本控制)相攻。推古天皇以境部臣为大将军、穗积臣为副将军,率领万余军队渡海为任那进攻新罗区。推古天皇数次发兵攻打新罗,拉开了后来日本和朝鲜千年纷争的序幕。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推古天皇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要求与隋朝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推古天皇三十六年三月七日(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以75岁高龄在小垦田宫去世。天皇氏驾崩后,葬于矶长山田陵,为与竹田皇子的合葬陵。推古天皇在位时没有年号。
据《隋书》记载推古天皇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日本君主。《古事记》的记载截止于推古天皇的时代。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部《十七条宪法》是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准则,充满了儒家的治国理念。此外,推古天皇曾鼓励兴建佛寺,在位期间,建造的法隆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的文化财产。
人物生平
封为皇后
推古女皇原名额田部,出生于钦明天皇十一年(554年),其成年后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妃。敏达天皇即位后,以大连物部守屋为首的排佛派与以大臣苏我马子为首的崇佛派之间的斗争逐渐激烈。由于敏达天皇不信奉佛教,而喜欢中国的文学与历史学,因此局势一度对主张排佛的物部氏比较有利。敏达天皇五年(576年)三月,敏达天皇皇后广姬去世,主张崇佛的苏我氏为扭转局势,经过大肆活动,促使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额田部皇女被册立为皇后。
被选为帝
敏达天皇十四年(585年)八月十五日,敏达天皇去世,钦明天皇之子、笃信佛教的用明天皇即位。次年夏五月,穴穗部皇子侵入敏达天皇的殡宫,企图杀害额田部皇女,但被敏达天皇的宠臣三轮逆所救,而三轮逆也随之被杀。
随后体弱多病的用明天皇在位两年左右便病逝。此时,物部守屋与苏我马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为武装冲突。最终,物部守屋及其支持的穴穗部皇子被诛杀,佛教由此开始在日本列岛上兴盛起来。苏我氏诛灭物部氏一族后,由钦明天皇之子、苏我马子的外甥泊濑部皇子即位,即崇峻天皇。然而,崇峻天皇对苏我马子的专权比较反感,曾囤积了许多武器,计划脱离苏我马子的管制。苏我马得知此事后,于崇峻天皇五年(592年)十一月,派刺客东汉驹暗杀了崇峻天皇。崇峻天皇被杀后,押坂彦人大兄皇子成为继任者的呼声最高。除此之外,竹田皇子和圣德太子为争皇位也闹得不可开交。
由于各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为避免发生大的争斗,最后经过协商后达成妥协,没有拥立一位男性来当天皇氏,而是共同拥立曾经身处皇后地位的额田部皇女为天皇,即推古女皇。崇峻天皇五年(592年)十二月八日,额田部皇女被苏我马子拥立为天皇,于丰浦宫即位。
推行改革
推古二年(594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在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间,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倭国朝廷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是谓推古朝改革。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圣德太子根据中国儒、佛、法各家思想并结合国情,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部《十七条宪法》是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准则,充满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攻打新罗
推古八年(600年)春二月,新罗与任那(当时被日本控制)相攻。推古天皇以境部臣为大将军、穗积臣为副将军,率领万余军队渡海为任那进攻新罗。倭军攻下新罗五城,金真德被迫求和,割让多多罗、素奈罗、弗知鬼、委陀、南迦罗、阿罗罗六城。推古天皇招回朝鲜半岛上的军队后,新罗重新进攻任那。推古十年(602年)春二月,以来目皇子为进击新罗将军,率军25000人准备进攻新罗。夏四月,来目皇子到达筑紫,进屯岛郡,聚集船舶运军粮。六月,来目皇子病重,此次新罗征伐中止。推古天皇数次发兵攻打新罗,拉开了后来日本和朝鲜千年纷争的序幕。
兴建佛寺
推古十三年(605年)夏四月,推古天皇诏令圣德太子、大臣及诸王、诸臣,共同发誓愿,以造铜、绣丈六佛像各一躯。并命令鞍作鸟为造佛的工匠。推古十四年(606年),位于元兴寺金堂的铜、绣丈六佛像建成。朝廷因此赏赐鞍作鸟大仁位的官位和近江国坂田郡水田二十町。位于奈良生驹郡斑鸠町的法隆寺,便是建造于这一时期。法隆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的文化财产。
派遣遣隋使
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推古天皇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来隋朝觐见隋炀帝。小野妹子出使,第一次以强调日本的独立性为目的,推古天皇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隋朝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不肯向隋朝称臣,但推古天皇却积极主张学习隋朝的先进文化,曾四次派遣隋使团访隋。从第二年开始,推古天皇让留学生、留学僧与入隋使节同行,在广泛学习、吸收先进隋朝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从隋朝皇帝那里获赐政权的正统性。小野妹子回国后,有一些随行学生、僧人居留隋朝。随着大量中国文化的输入,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变,从而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留言逝世
推古天皇二十八年(620年),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编纂完成《天皇记》《国记》。推古天皇三十年(622年),圣德太子在49岁时去世。作为一位女政治家,推古天皇头脑清晰,在皇太子厩户皇子和大臣苏我马子的势力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维持了王权的存续。此外,她对外戚、重臣苏我马子不会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让步。推古天皇三十四年(626年),苏我马子去世。推古天皇三十六年三月七日(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以75岁高龄在小垦田宫去世。推古女皇在去世前,曾将敏达天皇之孙、押坂彦人大兄皇子之子田村皇子和用明天皇之孙、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叫至病榻前,并留下遗言。虽然遗言没有明确指出谁是皇位继承人,但此后朝廷主要围绕田村皇子和山背大兄王展开推举。其中,苏我马子之子苏我虾夷共和国等人极力拥戴田村皇子,境部摩理势等人则推荐山背大兄王。最终,苏我虾夷起兵杀害境部摩理势,拥立田村皇子继承皇位,即舒明天皇。
主要成就
在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间,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倭国朝廷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是谓推古朝改革。主要内容如下:(一)大力加强天皇氏的权力,同时限制大贵族的势力。(二)朝廷加强对佛教的支持力度,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三)建立了一种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阶制(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十二阶)。(四)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同时向中国学习,并试图建立与中国平等的外交关系。推古天皇曾四次派使团访隋,大力输入汉文化。(五)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圣德太子根据中国儒、佛、法各家思想并结合国情,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部《十七条宪法》是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准则,充满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推古天皇曾鼓励兴建佛寺,在位期间,建造的法隆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的文化财产。此外却积极主张学习隋朝的先进文化,曾四次派遣隋使团访隋。此外,推古天皇让留学生、留学僧与人隋使节同行,在广泛学习、吸收先进隋朝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从隋朝皇帝那里获赐政权的正统性。小野妹子回国后,有一些随行学生、僧人居留隋朝。随着大量中国文化的输入,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变,从而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姿色端丽,进止轨制。(《日本书纪》评)
推古天皇用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使他们重新团结起来,在她执掌大权时,日本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内部动乱,社会开始稳定。(《日本天皇年号与中国古典文献关系之研究》评)
后世纪念
推古天皇驾崩后,葬于矶长山田陵,为与竹田皇子的合葬陵,陵墓为方丘形状,曾遭到盗掘。墓室宽一丈五尺,高六尺,上下为磐石叠在一起,精巧的石棺分列在左右,左侧为竹田皇子,右侧为推古天皇。该陵墓属山田高冢古坟,位于大阪府南河内郡太子町大字山田。推古天皇在位时没有年号。
历史研究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亚洲历史研究者约翰·皮戈特认为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这种摄政组合,是以祭祀职责和行政实务之间的对位法性的关系为基础的相补型共同统治。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宗教史学者约琴夫·北川认为推古天皇具有萨满的性质,通过有血缘关系的男性来进行长期的统治的被动性的女性最高权力者,与邪马台国的卑弥呼类似。
参考资料
推古天皇 /ホームメイト .touken-world.jp.2025-03-01
推古女帝与皇极女帝.中国日报网.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