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泳达(朝鲜语:민영달,1859年—1924年),字公武,号藕堂、绥堂,本贯骊兴闵姓朝鲜王朝后期外戚、权臣。闵观镐之子,也是明成皇后闵氏的亲戚。在当时与闵泳徽闵泳韶闵泳焕并称为闵氏四巨头。

人物简介

闵泳达是李焞仁显王后之父闵维重的7世孙,李熙明成皇后(闵妃)之侄,他的父亲是闵观镐。1885年参加科举考试,获增广文科丙科及第。由于闵泳达“有才智、富权略,在闵氏同族中露出崭然的头角”   ,又极其善于理财,因而迅速得到重用升迁,以外戚身份干预朝政。及第后即特旨除授弘文馆副修撰,1888年又为奎章阁直阁,1889年任成均馆大司成、参议内务府事、吏曹参议,1890年任吏曹参判,1892年升工曹判书,旋改任礼曹判书,又长期兼任世子侍讲院之职,其官职履历可谓扶摇直上。他在那时“出入宫中,天宠甚大”   ,与闵泳徽闵泳焕闵泳韶并称“闵姓四巨头”。

人物生平

闵泳达像当时其他外戚权贵一样生活奢靡,富可敌国,同时又风传与骊兴闵氏前首脑闵升镐之夫人李氏淫乱。但他与同族的闵泳骏关系对立,并倾向于日本及开化派,据说曾在1894年东学党起义之际反对闵泳骏的借兵中国提议,而主张借助日本势力以镇抚之。因此闵泳达被开化县党人认为是“闵氏家族中的进步人士”   ,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亦评价闵泳达“在诸闵中稍明直”   ,所以说闵泳达的名声在当时的闵氏外戚中算比较好的了。

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袭朝鲜王宫,扶植明成皇后政敌李昰应上台执政,闵氏家族成员纷纷出逃避难,只有闵泳达、闵泳韶闵泳焕不逃。闵泳达也一度获得日本扶植的新政权的重用,7月26日出任户曹判书。   7月27日“军国机务处”成立,作为内政改革(甲午更张)的中枢机构,闵泳达又名列其中。后来他又成为金弘集内阁的内务大臣,但闵泳达都“无意承”   ,自此以后淡出政界。特别是1895年发生闵妃被杀的“乙未事变”之后,闵泳达退卧乡里,吟咏春花秋月,不再过问政事。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授予朝鲜君臣爵位,闵泳达受封子爵,但他以居丧为由拒绝接受,因而保住了晚节。1919年又与义亲王李堈创办的独立运动组织“大同团”秘密往来。1921年赞助东亚日报社5000元。1924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