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满族,籍贯黑龙江省,户口北京,中共党员,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影股份电视技术协会会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2000/09—2003/06: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剧作及理论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电影学硕士学位
1997/08—1998/06: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
1986/06—1990/04: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
1985/09—1987/06:中国电影刊授学院电影文学专业毕业
工作经历
1990—2000: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对外、对台影视宣传片编导。
2003年—至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教师。
社会任职
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理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国家电影局审片专家。
电影频道审片专家。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
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日青年电影交流节秘书长。
国家电影局“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北京电影学院负责人。
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编剧特训营负责人。
讲授课程
《电影剧作概论》
对比文学创作与电影剧本创作的特点,讲解电影剧本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设置、故事梗概、人物小传、情节设置、核心冲突、环境造型、内部动作与外部动作、道具、台词等单元,使初学者在较短时间内对剧作内容有所了解。
《电影剧作基础》
在传统电影剧作概论的基础上,对“剧本和剧作”、“故事和情节”、“剧的元素与剧的结构”、“主题与情感”、“人物和动作”、“细节与道具”、“时空与节奏”、“叙事线与情节线”等问题进行对比思变的讨论,并辅之以电影剧本片段分析,使剧作理论中的概念获得感性认识。
《经典影片剧作分析》
配合电影剧作理论学习,对经典影片中具有剧作研究意义的影片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中可分为三个部分:优秀商业电影剧作分析、不同时期有创新价值的经典电影剧作分析、当代电影剧作新现象研究。
《影视剧作风格与流派》
包含三个部分:1、好莱坞类型电影剧作风格的流变;2、部分电影流派的剧作分析;3、现代电影中不同的剧作样式。
《视听语言》
从电影心理学角度讲解电影语言的心理依据;包括: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幻觉作为电影语言的核心决定了电影的本质是内心真实而非现实真实;有源声音与无源声音的特点及其美学追求;纪实美学常用的电影语言形式;纪实美学的核心是电影反映的内容;好莱坞电影语言与欧洲电影语言的异同;电影语言进行人物造型的方法;用色彩、与道具进行环境造型的方法等等。
《电视片制作》
从编导的角度,实际操作、讲解电视片的选题制定、前期采访(采景)、案头准备(剧本初稿)、拍摄提纲、外景摄制、撰稿(剧本修改)、后期编辑、录音合成、送审修改整个过程。
《短片创作》
从实际创作角度讲授视听语言、摄像技巧、短片创作思维和短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DV拍摄的技巧、建立影视创作欲望与信心,通过实践形成初步的电影思维。
学术及社会团体:
中影股份电视技术协会会员
理论研究
在电影专业刊物《电影艺术》、《电影文学》及“新世纪电影学论丛”《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等发表论文、评论文章三十余篇二十余万字;
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作为情感传递媒介的电影艺术》的研究工作,并负责其中十五万字内容的撰稿;学院立项科研项目《电影剧作心理研究》等。
承担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课程、短片创作课程教学、学院公共选修剧作课程教学、夜大剧作专业课程教学;
创作情况
已经拍摄播出的影视剧本:
电视电影《数字英雄》、《瞬间罪恶》、《间接谋杀》等;二十集电视剧本《海城机密》(公安局长2);十六集电视剧《老牛局长》文学统筹;九集电视剧《呼唤》等等;
电视栏目、专题片: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大型外宣片《台湾运动员在亚运》、台湾中华电视公司系列专题《海棠风情》之奇人异事、十四集大型经济专题《十四个沿海开发区》、对台百集宣传片《中国名乡之旅》、民俗专题片《杨柳青年画》、《北京京剧》、《济南名泉》、《文昌椰子》、《西沙群岛》、《歙县古牌坊》、《北京烤鸭》、《台湾美浓油纸伞》、《台湾三义木雕》、《蒙古赛马》、《草原上的蒙古包》、《摔跤之乡》;大型人物专题片《走进心灵深处-日本摄影师新疆随访》;二十五集电影专题片《类型电影大观》(又名:走进好莱坞)等等,以及为俄罗施公众电视台拍摄《中国春节》、为日本NTV电视台拍摄《中华料理之北京烤鸭》,策划北京台《合家欢》栏目、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家园》栏目等等。
发表文章
(其中4篇被收入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索引)
《郑晓龙给中国电影“刮痧”》2001年4月5日《中国电影报》
《英雄神话缔造者-香港导演吴宇森的梦世界》《东方文化周刊》2001年5月18日第二十期
《炮制烟花的“小孩”-香港导演陈果永不成熟的梦》《东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1日第二十二期
《漂泊的梦旅人-香港导演陈可辛评介》《东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15日第二十四期
《在武侠与神话中飞檐走壁-香港电影导演徐克评介》《东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22日第二十五期
《蓝色激情调配蓝调电影-台湾导演蔡明亮评介》《东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29日第二十六期
《一部欧洲风格的好莱坞影片──\u003c苹果酒屋的规则\u003e评析》《电影艺术》2001年5月2001年第五期
《悲天悯人的瑞典电影导演:拉瑟·霍尔斯特勒姆》《电影艺术》2001年5月中文核心、CSSCI
《张艺谋的\u003c一个都不能少\u003e给观众带来什么》《电影文学》2002年第六期中文核心
《电影剧本的摹写》《电影文学》2003年第三期中文核心
《用电影来对抗童年印象——法斯宾德电影创作的“潜意识”分析》《电影文学》2002年11月中文核心
《解读\u003c四季商人\u003e》《电影文学》2003年1月中文核心
《剧作者与主题》《电影文学》2003年4月中文核心
《生命体验与人性思考——影片\u003c钢琴师\u003e的剧作分析》《电影艺术》2003年11月2003年第十一期 中文核心、CSSCI
《六大影帝粉墨登场 无间道黯然谢幕——中国电影的“无间”情结》《电影文学》2004年2月中文核心
《文学改编:一次特殊的电影心理活动》《电影艺术》2004年2月2004年第二期,p9-11;中文核心、CSSCI
《2003年电视剧的基本态势》《视听界》2004年2月2004年第2期,P78-80中文核心
《关于武侠的梦想——走在“十面埋伏”的前面》《电影文学》2004年7月2004年第七期中文核心
《新俄罗斯电影,看起来很美》《电影》2006年6月2006年第6期,P74-75中文核心
《冲突一定是“历史”阶段的冲突》2006年10月p3-11《电影剧作观念》论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作主题》2006年10月p47-66 《电影剧作观念》论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2006年10月p245-368 《电影剧作观念》论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国电影出版社
《好莱坞电影的欧化倾向》2006年10月p487-495《电影剧作观念》论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电影剧作中的情感控制》《电影艺术》2007年3月2007年第三期,p79-82 中文核心、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论剧作中的“一波三折”》《电影文学》2007年6月2007年06上半月刊,p31-32 中文核心
《淘汰“特写第一”的观念》《电影文学》2007年9月2007年09下半月刊,p102-103 中文核心
《夜晚与故事》《电影文学》2008年1月 2008年第一期,p87-92 中文核心
《论电影剧作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2月 2008年第一期、p87-92中文核心、CSSCI
《情感教育与剧作教学》《电影文学》2008年5月 2008年第5期p159-160 中文核心
《论电影剧作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09年11月 p212-130 《北京电影学院师德建设的思考》ISBN978-7-10603138-1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电影剧作语境与剧作模式的裂变》2009年5月 p73-80 《2008电视电影纵览》论文集ISBN978-7-5039-3707-1/J.1030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综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剧本的发展》(第二署名)《电影》2009年4月2009年第4期 中文核心
《低成本喜剧电影的剧作趋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4月2010年第二期、p22-24中文核心、CSSCI
《剧作起点:故事的形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10月2010年第五期、p49-54中文核心、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艰难的抉择--2010电视电影剧作分析》2011年4月p35--43《2010电视电影纵览》论文集ISBN978-7-5039-4921-0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电影剧作形态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4月2011年第二期、p32-37中文核心、CSSCI
《论电视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与真实电影》2012年4月p57-63《2011电视电影纵览》论文集ISBN978-7-5039-5360-6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
《对话王竞:关注社会现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中文核心、CSSCI
《热点观察:2013年贺岁档的市场分析》《中国电影市场》2013年3月中文核心
《少年侯德榜》《大众电影》2013年7月
《\u003c天津闲人\u003e:杂海派与津味的方言电影》《2012电影频道出品电影纵览》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
《低成本喜剧电影的剧作形态》《喜剧电影创作研讨会论文集》中影股份艺术研究中心2013年
主要成就
获得奖励
2006年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育人标兵;
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年终考核优秀;
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衍杯电影剧本“潜力剧本奖”(《魔术小子》);
2018年《旺扎的雨靴》入围柏林电影节、香港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电影节、FIRST电影节等,任制片人;
教学成果
所带08级本科班在校期间荣获6项广电总局青年编剧扶持计划,该班获得优秀班集体称号。
参考资料
孟中.北京电影学院.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