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雁(The African Wild Goose),别名香鹑、麝香鹑、美洲鹑、美洲香鹑、番鸭美洲雁、飞鸭,是鸭科雁属的动物。其栖息于水浅沼泽地带,是不特别亲水的森林草食水禽。其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热带地区,后引入非洲。

非洲雁身躯像鹅,健壮肥大,体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羽毛白色居多。嘴短而窄呈凸状,上喙前端带钩呈雁形喙;嘴基部至眼周围呈红色无羽毛,喙基部上方有一鲜红色的无毛皮瘤,雄雁的皮瘤比雌性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瘤向头顶和颈部扩大。其胸宽背阔,翅羽长达尾部。腿短粗,胫、蹼黄色,脚蹼完全,爪尖似鹰爪花带钩,非常锐利。羽毛也有黑白花色或墨绿色的,前宽后窄的纺锤形的身躯。

非洲雁喜暖怕寒,爱清洁,睡眠时间长,对于饲料不挑剔,食性杂,喜欢集群生活,代谢旺盛,可以短距离飞翔。非洲雁生长速度快,每年2月份开始正常产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雌雁出生后150~180天就开始生产,年产蛋量150~180枚,孵化期为35天。

非洲雁肉质细嫩,具有独特的野禽风味,营养极为丰富,所以其具有食用价值。另外,根据《中华本草》的介绍,雁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雁肉归肺、肝、肾经,具有祛风,舒筋壮骨的功效。同时雁的脂肪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虚,活血舒筋的功效。

非洲雁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名称由来

非洲雁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热带地区,也叫美洲鹑、美洲香鹑、香鹑雁、美洲雁,引入非洲后又名非洲雁。因雄雁在繁殖季节发出麝香气味,因而也称为麝香鹑。法国是世界上养殖非洲雁最多的国家,法国人称之为飞鸭。

形态特征

非洲雁身躯像鹅,健壮肥大,体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羽毛白色居多。嘴短而窄呈凸状,上喙前端带钩呈雁形喙;嘴基部至眼周围呈红色无羽毛,喙基部上方有一鲜红色的无毛皮瘤,雄雁的皮瘤比雌性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瘤向头顶和颈部扩大。头顶部长有一撮特殊的羽毛,较突出,在受到刺激发生恐惧时,这撮羽毛可以明显竖起来。非洲雁胸宽背阔,翅羽长达尾部。尾羽较长,是普通鸭的1.5-2倍。腿短粗,胫、蹼黄色,脚蹼完全,爪尖似鹰爪花带钩,非常锐利。羽毛也有黑白花色或墨绿色的,前宽后窄的纺锤形的身躯。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非洲雁栖息于水浅沼泽地带,是不特别亲水的森林草食水禽。

分布范围

非洲雁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热带地区,后引入非洲。

生活习性

非洲雁喜暖怕寒,因而在炎热的夏季,其生产性能不受影响,而在寒冷的冬季则有可能停产,所以在北方地区养殖非洲雁应当防寒保暖。非洲雁爱清洁,睡眠时间长,对于饲料不挑剔,食性杂,能吞咽较粗大的食团,叶菜类、小胡萝卜等,可以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非洲雁喜欢集群生活,代谢旺盛,可以短距离飞翔,有时飞到高处栖息,喜欢安静环境,性情比较温顺,叫声柔哑,雄雁叫声呈“咝咝”声,走起路来步态平衡,吃饱后常呈卧伏状,有时单脚着地呈“金鸡独立”状。雄雁则性情暴躁,容易发生争斗。

生产性能

非洲雁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每年2月份开始正常产蛋。60天之后可以长到2~3kg,80天后可长到3~4kg,成年雁则能长到5~7kg,其中公雁通常是6~7kg,母雁5~6kg。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雌雁出生后150~180天就开始生产,年产蛋量150~180枚,蛋的重量一般为80~100g。非洲雁的雌雄最佳配比率为1∶5,种蛋受精率高达90%以上,孵化期为35天。

繁殖方式

非洲雁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其繁殖方法与家畜不同,除受精卵在母体输卵管的峡部开始卵裂形成胚盘外,胚胎发育大部分时间在母体以外通过适宜的环境孵化完成。

饲养方式

雁舍的建造

一般旧房屋均可利用,新建舍应选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舍内设有产蛋窝,舍外设有运动场和水池戏水场,露天顶部扣网防止飞逃。

繁殖与孵化

在人工驯饲养条件下,生后56天体重达到3千克,雄雁体重5千克~6千克,雌雁体重3千克~3.5千克,公母比例1∶4为宜。雌雁生后150天~180天开产,年产蛋量120枚~150枚,蛋重80克~100克。

种蛋的孵化可用机器或家鸡代孵,种蛋入孵前用0.2%高锰酸钾液浸洗消毒。孵化温度38℃;相对湿度65%~75%;通风换气良好,以免出现畸胎现象;翻蛋每2小时1次,角度为90度;晾蛋每日2次~3次,每次10分钟~30分钟;照蛋9天第一次,21天第二次照蛋。

雁雏的培育

35天出雏,育雏温度第一天为34℃,以后每天降温0.5℃至脱温;湿度60%~70%;光照头3天保持24小时;密度0天~7天20平方米~25平方米,随日龄增长适当调节密度;饮水:雏雁入育雏室30分钟后,饮苄青霉素(2000单位/只)温水20℃~30℃;开食:雏雁饮水2小时后可开食,可用蒸煮八分熟的碎米方便食品或用开水浸泡的全价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诱食。

0周龄~6周龄饲料配方:玉米56.5%,豆粕、糠麸各15%,花生粕10%,骨粉2%,贝粉1%,食盐0.4%,添加剂0.1%,青饲料适量,日喂5次,自由饮水。

育成雁的饲养

6周龄~10周龄育成期的饲料配方:玉米50%、豆粕22%、糠麸20%、鱼粉4%、骨粉1.6%、贝粉1.5%、食盐0.4%、微量元素和多维素添加剂0.5%,每千克混合料含蛋白质17%,代谢能11.3兆焦。

产蛋期可参考育成期饲料配方,随产蛋高峰期可灵活掌握适当调整,日喂混合料75克~100克,青饲料适量,日喂3次,自由饮水。

防治疾病

雏雁免疫:首免,初生2天用高免血清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二免,10天用小鹅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皮下注射1毫升。

成年雁免疫:雌雁在产蛋前15天~30天用小鹅瘟弱毒疫苗预防注射。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非洲雁肉质细嫩、口感醇香,有其独特的野禽风味,营养极为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钙、铁、锌等元素含量是普通家禽的数倍。

药用价值

根据《中华本草》的介绍,雁的肉和脂肪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其肉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祛风,舒筋壮骨的功效。主治诸风麻木不仁,筋脉拘挛,偏瘫。其脂肪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虚,活血舒筋。主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腰脚痿弱,耳聋,脱发,结热胸痞,疮痈肿毒。

经济价值

欧美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等,都非常重视发展非洲雁的生产。法国养雁总数的50%以上是非洲雁,其中某雁场饲养雌雁在2万只以上,1周可收集种蛋8万多个,孵化出雏雁5万多只投放市场。美国有4个公司专门发展非洲雁生产。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重视发展非洲雁生产。非洲雁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体形大,耗料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非洲雁的观赏性很强,在很多公园里,人们都可以看到非洲雁。

研究价值

非洲雁也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

参考资料

雁属.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2-11